林院长收到了一封匿名信。
匿名信继续对勤凯公司改制表示质疑,且言辞激烈
“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太普遍了,而且很严重。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有些国企甚至地方政府负责人,借改制之名,行瓜分之实,有的国企负责人打着管理层持股的旗号,把全民所有的国企变成自己的企业,黑箱操作,自买自卖,这既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合法的……”
实行股份制改造,对于已经有着近四十年历史的曙光院来说,是一次根本性的变革,是一个权力和利益再分配的过程,难免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
所以,在整个改制运作过程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核心人员在管理层和员工之间进行沟通、协调和平衡。
随着改制工作向前推进,林院长已经成为马涛的坚定支持者。
针对这封匿名信,为了慎重起见,也为了取得更广泛的共识,林院长决定组织召开一次面对职工代表的应询会议。
曙光院上级单位负责体制改革工作的一位梁处长,也专程从北京赶来。
应询会议采取座谈的方式,在办公楼六楼的大会议室进行,来自各部室和生产车间的近百名职工代表参加会议。
首先发言的林院长环视一下整个会场,看气氛有些凝重。既然是座谈的形式,林院长的开场白就没有那么正式。
“我记得去年就在这个会议室里,在面试新来的一批学生时,有个男孩子,最后应该是分到三部了吧。我看他的简历,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我想考察一下他的团队精神,当时就问他,根据自己的经历,你认为农村和城市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林院长说到这儿,左右看了看:“今天在座的有好几位同志,那天都听到了这个学生对我这个问题的回答。”
“这个我记得。”
周总工程师把林院长的话接了过去。
“当时这个学生的回答挺有意思。他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大家每天都是只想着把自己家的地种好,没有人去想自己家的地与公家有什么关系。现在,我要参加工作了,之前,我也到一些单位实习过。要说农村和城市最大的区别,别的我就不说了,就说现在每天要干的事情吧,我工作的好坏,就不是像在农村里种地那样,只依靠我个人就能体现的,现在需要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共同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行。”
周总停顿了一下露出笑意:“他还说,在他们村里,只要哪样东西是公家的,那件东西肯定坏得最快。”
周总话音一落,会场上开始一阵窃窃私语。
林院长接着说:“我举这个例子想说的是,现在,好多国有资产也是这样的情况,只要它是公家的,那怕是让它烂掉,人们也不会去心疼它。这是不正常的。”
“勤凯公司是国有资产,但面对更大的发展前景,不能因为它是国有资产,就不去积极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去创造更多价值。”林院长把手里的笔丢在眼前的桌子上说。
有职工代表发言。
“曙光院不仅拥有土地等等有形资产,而且更多的是拥有商业信誉、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这些资产怎么去评估?由此产生的收益,勤凯的子公司和母公司,还有整个曙光院,如何去进行分配。”
梁处长抬手示意了一下接着发言。
“曙光院这样的科研单位,是人才、技术依赖型企业,改制有其自身特点,国家有关部门的一系列改制优惠措施,就涉及资产让渡、股权奖励这些方面。凡是涉及到有关技术、专利的这些部分,实践中,很多地方都是无偿将其划归改制后的公司,这不存在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和法律障碍。”
“同时,考虑到技术和管理人员对这些无形资产的形成所作出的贡献,也可以作为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入股,这也是国家有关改制政策所允许的。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实行股权激励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它可以使员工的利益与曙光院的利益相一致。”
梁处长接着说道:“大家都知道咱们行业系统的公司,它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一句话,离市场越近越好”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公司曾面临许多问题,存在严重的行政色彩浓厚、效率低下、竞争乏力等痼疾,公司里,光处级干部就一百多人,连年亏损,工资只能发60患有严重的国企病怎么治?向市场要出路。他们解除行政镣铐,借助上市,对旧企业制度进行革新,是公司迈出的第一步。”
专程从海东回西城参加这次应询会议的马涛,听到梁处长的这句“借助上市,对旧企业制度进行革新”,他心头一热。
“当然啦,面向市场的变革并非一蹴而就。公司可是进行了一场持久战。通过员工持股、引入境外投资者、整体上市等一系列革新,产权结构逐步从单一的国有,走向混合多元,引来了社会资本的活水,企业现在的发展,大家应该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