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三回 留京师吴孟志难抒 会密友如石情不舍(2 / 2)帝鉴首页

孟钟走过去将一摞纸钞扔给吴宁,接过绳索,一跃跳上骡车,笑道:“也不尽然,这不省了脚力。”

吴宁揣着一摞印着“大明通行宝钞”字样的纸钱,哭笑不得,也跟着跳上了骡车,“你倒是想得开,再过几日房子的租期就到了,我看你怎么办!”

孟钟扬起马鞭,抽了骡背,不甚在意地笑道:“天无绝人之路,你还担心这世道能饿着咱哥俩儿?”

回到城内,已到了傍晚,二人一整天没吃没喝,早饿得前胸贴后背,吴宁本打算用这些纸钞随便在路边的小摊上买几个馒头裹腹就行,可孟钟这公子哥哪里吃得惯白馒头,一见吴宁要买馒头忙拉着他,说道:“咱们累了一天,再怎么也得叫上几样小菜,一壶好酒,这干巴巴的馒头怎咽得下去?”

吴宁有气无力地道:“好哥哥,别说馒头,再过几日你我恐怕连这干干巴巴的馒头都吃不起了。”

孟钟却不管,一把拉过吴宁,走向对街的一品阁,说道:“过日子再怎么也不能委屈了自己,吃什么馒头,要吃就吃最好的。”吴宁急忙扯住孟钟,苦笑道:“不吃馒头也行,可这一品阁在京城是出名的贵,咱们如今哪有这个闲钱?”

两人正在拉扯间,忽听有人喊道:“季与兄!”孟钟回过头一看,只见不远处走来一对主仆,那公子脸色稍黑,却身着青衣,手执折扇,自有一番儒雅,孟钟惊讶不已,愣了一阵却是欣喜不已,先是对吴宁笑道:“银子这不就来了?”语罢,便三步并两步的迎上来那年轻公子道:“盛兄,你不是下了西洋,怎么来京城了?”

那位姓盛的公子笑道:“九月就回了南京,听说京城这边的铺子出了些岔子,我才来到京城。”他见孟钟身旁有个生面孔,便又道:“这位兄台是?”孟钟拉过吴宁,对他介绍道:“这位是江右吴宁,字定伯,今年的新科进士。”又对吴宁道:“这位是金陵盛新来,字如石,大名鼎鼎的大盛昌少东家。”

二人相互暗打量了一番,同拱手见礼,“幸会,幸好。”吴宁指了指一品阁,笑道:“正巧对面就是一品阁,我们兄弟几个不如上楼一聚?”

久别重逢自然得叙旧一番,盛新来略迟疑一阵,却还是应了下来。几人到了一品阁,择了一雅间,酒馔佳肴皆是备齐了,一杯酒下去,自然是无话不谈,各自的近况便一目了然。孟钟怀才不遇,倒了一肚子苦水,又把发俸的一通抱怨,醉醺醺地对盛新来道:“你说朝廷可笑不可笑,今年的官俸不仅折成了宝钞,还按天武朝的老例,这不摆明了欺负人。我本不在乎那点禄米,可因着皇上大婚,就这样铺张浪费,实在不该!”

孟钟说话一向没个忌讳,一喝酒就更别提了,好在几个都是熟人,也都晓得他这个性子。盛新来凝眉思索一阵,转而笑道:“朝廷或许有什么难处,好在也没听到加赋的消息,于百姓无害。”

孟钟想了想,“那倒也是。”吴宁却叹道:“没加赋自然是好事,可平白断了这些读书人的生计,让天下士子寒了心!”

那些穷士子生计艰难,抱怨几句实属正常,盛新来心里并不在意,主动为二人解了难题,拱手道:“两位兄台要是瞧得起我盛某,日后但凡酒水钱,都落在大盛昌的帐上。”

孟钟哈哈大笑,对吴宁道:“我这兄弟够仗义吧。”又举杯对盛新来道:“如石老弟,闲话莫多说,愚兄在这里就先谢过了。”

盛新来亦举杯回礼,一番畅饮过后,又闲话了些家常,闹腾了一阵方送走孟吴二人。待二人一走,盛新来又回到一品阁,来到天字甲号,站在门前理了理衣裳方叩门而入。只见室内有一俊秀公子坐在地上的矮几前,拨弄琴弦,一曲罢了,从容地放下琴弦,开口道:“你来迟了。”

盛新来也不甚在意,随意坐在了一方羊毛毡上,笑道:“在路上遇到一位故人,这才多说了几句。”顿了顿,又道:“方才听闻,为了皇帝大婚,朝廷将官俸全都改成宝钞,此事当真?”

男子冷笑道:“大婚不过掩人耳目,真正要命的是蓟州、辽州几个藩王,朝廷如今必是粮饷不足,为了稳定人心,只能打着大婚的幌子筹集粮草了。”

盛新来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只听那男子又道:“事都办妥了吗?”盛新来笑道:“货早就运到广州,如今已在运往京城的路上。”

男子又道:“这几日各大商铺停止卖粮,燕王不会等太久,一旦战事一起,粮价必得上涨。”盛新来皱眉道:“我盛某人做生意从不赚昧良心的钱,囤积居奇,趁机抬高粮价的事我是不会去做的。”

男子倒是毫无意外,淡淡地道:“我并非要你抬高粮价,只不过是先备点筹码,日后好与朝廷打交道。”

盛新来似有所悟,这才释怀,过了一会儿,从怀里掏出一柄象牙骨扇,走过来,递给那男子道:“我从蕃人那里得了几只上好的象牙,知你素喜风雅,便让工匠制成扇骨,又请青浦夏应泰画了扇面,你且收下吧。”

男子瞥了一眼,只见扇骨白洁无暇,扇面上的江山图也属大家手笔,再看背面的题字,却是出自盛新来,他不置一词地收了折扇,站起身来,临窗负手而立,“京城耳目众多,傅后也从未对父王和我放过心,日后若无要事还是少联系的好。”

盛新来才躁动起来的心又沉了下来,他知他身处凶险之地,步步为营,如今又是在朝廷与强燕对抗之时,傅后看似放松,实则紧盯着各藩,只怕稍有异动就会如肃王世子那般身陷囹圄,他再不乐意,也只得闷闷地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