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肥料(2 / 2)从明朝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首页

这里的肥料并不是磷肥氮肥,而是一种硅肥。一般人决定硅肥好像很奇怪,一般大家都是在讨论磷肥、氮肥,硅肥好像并没有什么用。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磷肥、氮肥固然好,普适性也高,绝大多数的农作物都需要。

但是氮肥也很是重要,硅肥是继氮磷钾之后的第四大元素肥料。特别是如水稻、棉花、甘蔗等喜硅作物,氮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比如水稻,根据统计,水稻对硅的吸收量每季约为15~85kg/667m2,远超过对氮磷钾吸收量的总和。

根据朱棣查的资料,后世进行多年大面积推广施用硅肥及小区试验表明,施用硅肥后,增产效果非常显著。水稻增产率为10%~20%,小麦、花生、大豆、甘庶、棉花等作物,增产都在5%~30%左右。

就算是按照一般水平算,增产近20%已经很不错了。

出了这些,硅肥还具有对农作物具有抗倒伏、抗病害、抗干旱、促进有机肥的分解、促进养分的有效利用、减轻或消除亚铁及甲烷等有害物质的危害、使土壤疏松及防止重金属污染等功效,可以说是一大宝藏。

这些还是不会是朱棣决定把相当一部分炉渣拿来做肥料的原因。就像跟焦炉厂的废气一样,朱棣也知道它很有回收价值,能提炼出相当多的化工原理,就像磷肥、氮肥,都是可以提取出来的。

但是没用,朱棣目前没有大规模的化工企业提供化学原料,对煤气进行各种化学处理。

炉渣就不同了。直接将高温高炉渣倾入水淬池内进行水淬,然后将水淬物捞起,加入10%的粉煤灰,加水一起进入球磨机湿磨,粒度达到0.5mm以下,经干燥后即得硅肥。

相对于目前的氮肥的制造工艺来说,可以说相当简单了。直接加煤粉灰,磨细就完事了。

目前朱棣还没有制造氮肥的条件,氮肥,一般来说也就是尿素的生产,它的合成原料是氨与二氧化碳。

想要人工合成尿素,首先要大规模氨吧,想要大规模制取氨气,就不得不提到弗里茨·哈伯,他提出通过封闭流程和循环操作工艺转化为氨。

而在哈伯过程发现之前,氨一直难以大规模生产。而正式因为这一成果,哈伯亦以此项发明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