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维注意地看了看奥洛夫将军的脸色,只见他没什么表情,好像对这两个年轻人的打情骂俏习以为常,一点也不反感。显然,将军在心情好的时候,这俩人是可以很放肆的。
达尼娅走回到奥洛夫将军跟前说:“将军同志,我们的沙什卡学习坦克方面的知识好像入了魔,现在遇到了点困难,他有几个问题希望你解答,我想你会乐于当这个老师。”
奥洛夫果然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说了声“当然”,欣赏地看着郭思维说:“你在学校里一定是个很用功的学生。”
达尼娅耸了耸肩说:“好了。答疑课现在开始了。”
郭思维拿出问题清单,先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说:“恕我直言,T—34坦克的缺点十分明显,比如,它的双人炮塔设计,使得车长同时肩负炮长职责,大大降低了火炮射速;又比如T—34缺乏无线电装置,各个车组无法有效联络,有时只好用旗语通话,严重影响了集群作战。另外它观瞄设备的视野很差,材质也不太好,最初设计时连转向都有问题。可是苏军在与德国作战中,T—34坦克却一直是主力坦克,而且为打败德国军队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为什么?”
奥洛夫将军对郭思维欣赏地说:“许多人都提出过这个问题,不过你刚初步了解装甲方面的知识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说明你很善于钻研。”
郭思维谦虚地说:“我只是对这个问题很疑惑,而且实际情况一定不是这样的,所以才向将军同志请教”
奥洛夫说:“好。我现在来解除你这个疑问。”
正要进行解答,列别杰夫却抢先举手说:“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吗?”
达尼娅不满意地说:“瓦利亚,你总是爱抢风头,难道你也成为坦克专家了?”
列别杰夫说:“不,因为我对这个问题有过研究,所以我想试试。可以吗,将军同志?”
将军赞赏地看了看他,点了点头。
于是列别杰夫眉飞色舞地说起来:“沙什卡,你所说的T—34坦克的问题,大部分都是最初投入战场时出现的,后来根据实战出现的各种问题,大部分都逐步进行了改进。比如你说的双人炮塔问题,后来我们改成了三人炮塔,炮长和车长实现有效的分工,这就加速了炮弹发射速度。而它的优点非常突出,T—34的正面装甲有32°的倾角,侧面装甲的倾角为49°,因此从正面看它的装甲几乎是个直角三角形,使得炮弹击中后会产生跳弹,难以击毁我们的坦克。另外T-34有相当于130毫米厚的普通装甲,具有很强的抗穿透能力,就像一个拳击运动员一样,首先要有抗击打能力,才能保障进攻,战胜对手。这是德国4号H型坦克、豹式坦克、虎式坦克、斐迪南等中型和重型坦克所不能比的,他们有的挨上一炮就趴窝了,这正是我们能战胜他们的原因。”
达尼娅不由得赞佩地说:“我以为你只会学渥伦斯基呢,看来你还是学了一些东西。”
郭思维说:“这就是说,抗击打,生存能力强,是T—34坦克的优势。”
奥洛夫将军说:“是的。瓦利亚讲得非常好,我们T—34坦克的优势就在于攻守兼备。现在我来说一个战例,你也许通过它更能清楚地了解T—34坦克的特点。在进入反攻德军阶段,我们坦克旅挺进到东欧,在伏尔他瓦河边一个叫索斯罗克的小镇与德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小镇的西南有个山丘,德军有一百余门37毫米炮摆在山丘后面,而在小镇和山丘之间有800米的开阔地。请计算一下,T—34的引擎功率是810马力,最大速度是每小时35公里,我们的T—34越过800米开阔地需要多长时间?大约是13到14分钟。而敌人半自动的37毫米炮实用射速每分钟是30发,他们一百多门的炮打上13至14分钟,这片开阔地承受的炮弹数量可想而知。当时我们旅的坦克数量已经达到了近90辆,面对敌人的炮阵,我们选择的是继续前进,我们冒着急风暴雨似的密集炮火,向前疾驰,几乎没有一辆T—34坦克没有被炮弹击中的,我驾驶的坦克就挨了七炮,而有的被击中了十余炮,但是我们仍然冲过了这片开阔地,在敌人37毫米炮的阵地里横冲直闯,把他们碾得像牛排一样变成了薄铁片儿。我们的T—34是在残酷的战争中表现出了它非凡的抗击能力,显示了它的卓越性能。”
达尼娅一边鼓掌,一边说:“非常精彩,现在应该课间休息了,因为中国同志的那位漂亮女孩要叫沙什卡出去。”
郭思维知道,这个时候林美娟来找自己,一定是有重要事情,只得放弃提问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