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堂的叔叔们有像跟孙儿差不多年纪的辽王,也有年纪仅七岁的郢王。在一起学习,夫子们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合适。”
“孙儿觉得像郢王叔这样年纪小点的在一个课堂,像孙儿这般年纪的在一个课堂,夫子们教起来,也会有力许多。”
“可再细分一些,如设置为初等学堂,中等学堂,高等学等,夫子们可针对不同级别的学堂,进行教学。”
这是朱济熺教给朱允熥后世年级分班的法子。
朱元璋听后,稍微思量下说道:“允熥说的不错,这个法子也可推行的到国子监嘛,南北考生不是差异大嘛,老给咱闹腾,这个法子就不错。”
南北考生,南北榜?
朱济熺默默将这一信息记在心中,这点,自己可大做文章。
“黄卿,你下去吧,把允熥说的法子给告刘三吾一声,咱明天早会问他。”
“是,陛下,臣告退。”
黄子澄看了朱允炆一眼,不甘心的退出奉先殿。
朱允熥不但没有受到朱元璋的责罚,反而更加重视,黄子澄怎可甘心。
“允熥,以后你也不用去大学堂了,那些个家伙也教不了你什么了。”
”是,皇祖父。”
朱允熥与朱济熺对视一眼,不太理解朱元璋的意思。
朱济熺望了眼中尽是恨意的朱允炆,觉得好笑。
这个家伙,非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认同自己的观点,真是够蠢的。
自己就是为了误导他,从而让朱允熥一鸣惊人,走进朱元璋的视线。
“这些个读书人,真是没有一点胸襟。”
朱元璋喃喃吐槽道。
大学堂顶撞老师的事情,在门口监视的太监原原本本一字不落的汇禀给朱元璋。
朱元璋认为朱济熺没错,尤其是朱允熥,能够主动替年幼的叔叔受罚,十分难得。
证明这位顽劣的孙子知道替他人承担责任。
朱元璋穷苦出身,在反抗暴元的时候,十分重视读书人。
李善长,刘基这些个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读书人,都是被朱元璋或请或绑强行拉上贼船。
大明开国之初,百废待兴,朱元璋更是掀起访求读书人的高潮,来充实大明的官僚队伍。
继续以前的老办法,让人带上大量金银财宝分赴全国各地寻找人才,给所谓的读书人给足面子。
朱元璋没读过书,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字,可随着身边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大,他也开始读起书来。
博览群书,渐渐登堂入室。
原来知识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只要肯下功夫,他朱元璋一样可以博古通今,出口成章。
随着自己的文化水平提高,朱元璋对读书人没了之前的迷信。
他发现,读书人做事畏手畏脚,条条框框太多,缺乏胆气与魄力,做不了真君子,也要做个伪小人。
是在是虚伪至极。
国子监设立,包揽全天下的读书人,朱元璋再也瞧不上那些隐蔽乡间,沽名钓誉之辈,甚至写文斥责。
天下的读书人都在手上,还怕没人可用?
洪武前期,朱元璋极少杀戮文臣。
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朱元璋逐渐对读书人的政治能力不屑一顾。
到了洪武中后期,凡是触犯朝廷规制的读书人,朱元璋不再有怜才之心,同武人一样,杀头,抄家,发配。
“济熺,你这几日都在忙些什么?说来咱听听!”
朱济熺下意识的咽了口唾沫,该自己上场了,可千万不能演砸了。
“回皇爷爷的话,孙儿昨日去了兵部借了全州、灌阳的舆图。”
“哦,你借舆图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