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灯具与电影理想(1 / 2)导演为王首页

“我们这里只有这么几种灯具。”器材店老板指着地上随意摆放的一大堆设备,无精打采地说道。

前世,苏哲和这位老板很熟,知道他名字叫五哥。

或许不修边幅是所有电影幕后工作者的共性吧,苏哲去过无数家装修得整洁时尚的器材店、也见过无数人模狗样的器材租赁商,但还唯独只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小门店里拥有最便宜和优质的设备。

镝灯HMI灯管、钨丝灯、日光灯、LED灯,基本的几个主要类型这家店里倒是都有,更高档的5K 10K HMIs这里没有,苏哲他们显然也用不到。

考虑到价格,苏哲最终还是租了1500K暖白/冷白LED灯,虽然在眼下的2009年,LED的色温调整范围比起后世还极其狭窄,但价格毕竟比镝灯便宜不少,使用起来光强也比日光灯好很多;再加上苏哲和靳竹萱即将拍摄的场景不可能是高速运动的大场面,因此阴暗、狭窄的室内环境最适合用LED。

“一百块一天,我们要租两台,至少得租四天,800块钱,再加上10平米的绿幕和柔光板遮光板,一共1300,付款吧!”还没等店老板开口,苏哲倒是直接向靳竹萱要钱了。

“可以啊小子!”邋遢的老板五哥搓了搓手,终于挤出一个笑容,没想到眼前的小年轻对于市场行情了解得这么到位,竟然第一次来就知道自家店的价格是多少。

靳竹萱看着眼花缭乱的一大堆机器,早就已经蒙圈了,她没想到拍个微电影居然这么讲究,怪不得那些男生主动请缨给自己拍摄时,都专门强调了“不收钱”,以期望女神能垂青,按她目前的猜测,如果认真地拍,即便是几分钟的小短片也至少得几千块成本吧。

不过靳竹萱确实不缺钱,她也不想欠人情,之所以愿意让苏哲拍,一方面是自己在他的眼睛里看不到任何异样的神色,另一方面,他似乎确实很有本事,不然也不可能指导自己舞台的站位。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莫名其妙的信任,两个人也才算是结下一段缘分。

靳竹萱很爽快地掏出1300块交给了五哥,在五哥笑眯眯的眼神中同苏哲离开了器材店。

幸好这个家伙还至少懂得一丁点怜香惜玉,没让自己扛那两台沉重的灯具和配套的遮光板柔光板。

靳竹萱看着苏哲的身影,心里总算是平衡了一点。

不过她这回可真是误会了苏哲,苏哲不是怜香惜玉,而是怜惜器材,生怕靳竹萱拿不动沉重的设备,一不小心就把器材也摔坏。

在出门时,苏哲不经意扫过了器材店的一个角落,那是一个自己前世无比熟悉的角落。凌乱地堆了一大堆东西,肮脏不堪,唯独一张海报被张贴在墙上,干干净净的,历经了多年的风霜洗礼,仍旧没有沾染太多尘埃。

居然是一副二十年前《红高粱》的海报。

苏哲猛地感到一股心酸涌来,眼角不自觉地有些湿润。

他回头看了一眼昏昏欲睡的五哥,下巴上的胡子比自己都长,卷成一大团,脸上也早就没有了青春的气息,任岁月无情的刀刃雕刻下无数凹陷的皱纹。

或许在前世从来没有告诉自己的是,很多年之前,五哥可能也曾经狂热地爱着电影,也曾被《红高粱》那一声“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的呐喊震撼到心潮澎湃,而如今却终于只能蜷缩在十几平米的小屋子里、度日如年。

苏哲还记得自己是怎样爱上电影的。

那是2007年的一个晚上,同样是《红高粱》,或许算不上张义谋最伟大的作品,但它却毫无疑问地震撼了20世纪8、90年代的所有国人。

华夏人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国家的电影也可以斩获世界顶级的大奖,原来在华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能诞生璀璨的现代艺术结晶。

因此,热烈而狂野的《红高粱》一直以来都是苏哲最爱的电影之一,甚至是对他来讲最重要的两部启蒙电影之首,另外一部就是塔可夫斯基的《乡愁》;前者用绚烂的电影技巧向方哲传达了电影的原始美感,而后者则用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电影的诗歌感与生命感。

只是当初那批被《红高粱》振奋的电影人,后来又去了哪里呢?

他们当中有谁矢志不渝哪怕穷困潦倒,又有谁像前世的苏哲一样最终为钱折腰?

“喂,苏哲!”旁边的靳竹萱拿小手轻轻拍了拍苏哲的肩膀:“你怎么哭了!”

苏哲赶忙擦了擦眼角的濡湿,一脸淡定、面无表情。

“我哪里哭了?!你这臭姑娘整天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