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章安处(2 / 2)山野大主播首页

宾州的僻远、路途的艰辛柔奴并非不知,但是她毅然选择与王巩一同踏上了前往宾州的道路。

王巩与柔奴一起在宾州生活了三年多。

王巩在宾州泼墨吟诗,访古问道,柔奴则歌声相伴,温柔慰藉,催促奋发。

说罢前情,王巩又叫出柔奴为苏轼献歌。

苏轼乍见柔奴,觉得她愈发的美丽,岭南五年的湿热与风霜不但没有憔悴柔奴的容颜,反而让她更显妩媚清丽,生活显然是艰苦的,岁月如何能像她的笑容还有梅花的清甜?宾州该是他们的伤心地才对啊。

苏轼转头向柔奴,问。

“在岭南生活一定很艰苦吧?”

柔奴笑着回应: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没想到,一个柔弱女子,面对逆境竟如此豁达,他大为赞赏,立刻挥毫写下这首诗。

这首词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并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

这首词风格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

丁修觉得柔奴口中所言,“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一句话,便是安处的精华所在。

其实,人活在世界上。

很多人,都像是一条没有系绳的船。

往前,不知何处是终点。

往后,再也回不去。

人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遭受现实的坎坷,磨难、风浪之后。

会感受到自己宛如沧海一粟。

渺小,无奈、无助。

内心无处安放。

没有一块净土,来容纳自己的内心。

这便是这人生的悲哀。

人抽烟。

喝茶。

听音乐。

……

都是为了求宁静,心安。

却又得不到心安。

人所有的苦恼,都是在欲望和现实之中,找不到平衡。

一颗心,不得安定,才是最可怕的。

各种烦恼,杂念滋生。

永无止境。

精神内耗。

活在过往的荣光里。

活在那些令自己不痛快的事情中。

不断纠结,挣扎!

久而久之,心如浮萍,漂泊无依。

心如无根之草,枯萎死亡。

尤其是,人在遭受巨大打击之后,会颓废,一蹶不振。

这就更需要心灵安处了。

丁修认为安处,不只是一个人所处安静的环境,而是一个人需要一块栖宿心灵的净土。

这是每个人都必须有的。

内心有了一块净土,才能安处。

活在当下,安之若命,是一个人最为可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