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2章 牛肚里的蛔虫成精了,亲口(1 / 2)大明:我一讼棍,老朱请我做丞相首页

“如此国家蛀虫,咱要亲手诛他的九族!”

朱元璋怒发冲冠,后槽牙咬的咯吱作响。

“刘基,年三月下旬。”

“咱好像批阅过金华府遭受霜灾的奏章。”

“赈灾款不是已经拨出去了吗?”

为了坐实证据。

老朱还不得不强压怒火,向刘伯温求证。

“老爷,金华府赈灾款拨发到位。”

“这件事,还是我盯着办的,绝对没有问题。”

刘伯温往朱元璋身边凑近了一些,小心地解释道。

“这就是你说的拨发到位!”

朱元璋气急。

“百姓都活不下去,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

“难道赈灾款,都被公堂的这些狗官贪了!”

他压根就不相信刘伯温说的话。

但凡百姓手中有了赈灾款。

何至于连野菜都挖的干干净净。

李四一家,也不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吃牛肉。

大明正是因为这些贪污腐败的官员存在,才会搞得民不聊生,群情激奋。

“老爷,真不是你想的这样。”

感受着朱元璋身,就要抑制不住的杀气。

刘伯温腿一软,要不是场合不合适,他早就跪倒在地,使劲叩头了。

“赈灾款发放明细还在户部存着呢。”

“从朝廷到地方,每一笔数目都记载的清清楚楚,有据可查。”

“这事,我专门还找锦衣卫核对过。”

“双方的记载没有任何出入......”

刘伯温一点都不敢耽误。

将赈灾款使用的来龙去脉。

仔仔细细,又向陛下汇报了一遍。

朱元璋的脾气,经常跟在身边的刘伯温,可是一清二楚。

但凡他解释不明白,让陛下觉得。

堂这几位地方官员,就是贪污赈灾款的罪魁祸首。

哪怕现在是乔装打扮,最恨官员贪污的朱元璋。

也一定会拔刀而出,当场杀了堂这些狗官。

这样的后果,刘伯温越想越害怕。

相比于几名官员的生死。

查证隐田,这才是此次来金华府,最大的目的和任务。

这可是关系着大明,未来无数年赋税的多寡!

“嗯?”

老朱有点疑惑。

不过,整个身体,倒是稍稍松弛了一些。

“这也不对呀!”

“赈灾款既然到位。”

“那堂的李四,怎还会沦落到这等地步?”

朱元璋实在想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看李四这人,根本不像是有什么恶习之人。

“老爷,这说来,话可就长了。”

“啰嗦什么,精炼一点。”

接下来,通过刘伯温精炼的概括,老朱这才明白了一切。

建国十二年来,老朱因为在龙椅坐的时间长了。

考虑问题,看待事情的角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作为皇帝,眼光必须长远,必须要站在全局的大观考虑问题。

对待民生问题,讲究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全国各地,有灾情的不止一处。

发展建设,什么地方不得花钱。

金华府遭受霜灾,所拨的赈灾款,也就刚刚够正常家庭,节衣缩食渡过难关。

本身有点家底的家庭,还稍微好一点。

挖点野菜贴补一下,也就扛过去了。

可像李四家这种情况,也只是缩短了,他们家破人亡的时间而已。

要不是赈灾款的发放,李四一家,挨不到现在,就得卖房子卖地。

“难道,咱大明的律法,确实出现了偏颇?”

听完刘伯温的解说后。

朱元璋不得不产生这样的疑惑。

特别是观看两场吴仁清的辩护后。

他就愈发觉得,大明律法已经跟不社会发展的需求了。

“刘基,你说......”

“咱要把这小子搞到督察院,对大明律法的修缮,是不是有些帮助?”

刘伯温不用想就知道。

陛下所说的这小子,一定就是吴仁清。

“老爷,我估计够呛!”

“修缮律法,所需的知识量过为庞杂。”

“修缮之人,还得有放眼全局的肚量和经验。”

“否则,制定出来的律法,恐怕会有失偏颇。”

讲完自己对修缮律法方面的设想后。

刘伯温又看了看公堂的吴仁清,继续说道。

“此人锋芒毕露,虽有过人的反应和急智。”

“奈何立场极为鲜明,年龄也太小。”

“让他修缮律法,难免还有些不能胜任!”

知道朱元璋对于吴仁清颇为看重。

说起对此人的评价时,刘伯温还收敛了许多。

律法就是国法,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可是关乎着大明,千秋万世的大事。

一个嫉恶如仇,对未来还充满幻想的年轻人。

根本就不可能胜任!

“也是,这小子就算是当讼师,都已经让地方官招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