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业没想那么多,道:“有殿下在,长安和洛阳怎么会失陷?”
封常清道:“我只是打个比方。”
李嗣业想了想,道:“打比方的话,末将以为有三条进军路线,一条从朔方,一条从陇右,一条从剑南。”
张光晟道:“这三条路的起点,现在都不在殿下的治理范围内,而且最后都要控制关中。”
高仙芝知道封常清的想法,因此听到三人的讨论,不由得看了一眼远处的李琩。
此时,李琩和阿绮丝不知道说着什么,像极了肆意人生的方外之人。
但是高仙芝却在李琩身上看到了李世民的影子。
大业十一年,杨广在雁门被突厥包围,李世民率兵前去救援,一战成名。
那时,李世民十六岁。
之后,李世民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到二十四岁时,便平定了天下。
李琩的年龄算起来,已经有二十三岁了。
高仙芝兀自想了会儿,对还在讨论的三人道:“当务之急,还是替殿下想办法安定西域诸国为主,假设的事,不宜再说。”
李嗣业闻言笑道:“打仗的事你问末将,末将还能说上两句,这些政事,末将哪里知道。”
封常清和张光晟露出了和李嗣业一样的表情。
高仙芝道:“跟了殿下这么久,你们一点没学到?”
“术业有专攻。”李嗣业摇摇头,“那些不是末将的专长。”
“也是。”高仙芝回了一句,沉默下来。
几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等了很久,李琩才和阿绮丝返回。
李琩来到几人跟前,见几人似有所想,问道:“几位将军有何为难之事吗?”
高仙芝回道:“殿下,安将军已经打到了提谓城,用不了多久,想必就能将大食赶回呼罗珊,对于这些重新归附的西域诸国,我们应当如何管控?”
“原来是这事。”李琩微微一笑,道:“我认为分三步。第一步,先稳定局势,这一步大食退到呼罗珊就算完成。第二步,扶持亲唐势力。比如石国,再过一段时间,大汗还是得让伊捺吐屯来做,鼻施特勒做回副汗。第三步,再加深合作,至于如何加深,因时而异。”
高仙芝道:“殿下原来早有计划。”
“这些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有方略可行。”李琩边走边说,“国与国的关系,有几大原则。首先就是利益,利益是评价政治行为的永存准则,我们必须时刻准备和任何国家成为朋友,或者是敌人……”
李琩一路和高仙芝他们讨论着国际关系学,当然李琩也没有打算让他们听懂,只当是吹个牛。
一路讨论回到营帐后,李琩给李隆基去了两封奏书,一封是战报,一封是请辞信。
去了奏书以后,李琩着手安排西域诸国事宜,在拔汗那呆了一個月,才班师回去。
拔汗那国大汗、官员,以及一些百姓,前来为李琩送行。
阿绮丝一路将李琩送出百里,说道:“再过一两年,待拔汗那国朝局安稳,我会去寻殿下。”
“可以。”李琩对阿绮丝一笑,策马扬尘而去。
阿绮丝目送李琩走远,才返程回去。
她回到渴塞城,便进宫去见阿悉达汗。
“你当真要去寻大唐寿王?”阿悉达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