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上的电池模组,只能提供直流电,然而电机转动必须使用交流电,IGBT就是实现转换的芯片,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堆开关,通过快速,高频的调节通断和方向,从而实现直流到交流的转换。
更主要的是IGBT可以调节交流电的频率,进而改变电动机的转速,于是就能精确控制车的加速与减速了,也因此他决定了电动车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扭矩核心指标。
所以IGBT芯片由被称为新能源车的控制CPU,是一辆新能源汽车除电池外的最大成本,大概能占总成本的5%,这个领域基本上就是德国英飞凌,岛国三菱电机、富士电机控制。
当然,苏硅现在弥补了这块的空白,但也仅仅是弥补,在技术更新与迭代上还比不过这几家巨头,唯一的优势就是便宜。
“所以,智能化驾驶系统与交互体验才是华国的最大机会,因为大家起步相同。”
温天洋很有耐心的介绍,路阳也听得极为认真,说道,“交互体验的底层设计其实跟手机差不多吧。”
“本来想最后介绍,既然你问起,我就先说这块,现在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能上来,最直观的就是显示屏,现在国内汽车全都在这方面卷起来了,主驾驶,中间屏已经不够用了,副驾也得有屏幕,甚至后座也有,因为这个最能直观体现。”
“大牌镶钻,豪车装屏就是这么来的。”
路阳被温天洋这个8个字的总结给逗笑了,“哈哈,老温,你这身份适应得很快啊!交互系统主要就是我们的座舱芯片吧。”
“是的,今年新出的车型,座舱芯片都是28纳米起了,甚至有些已经开始设计14纳米了,国内这些车企啊,卷起来那是真的无敌,好在座舱芯片的领先我们还是能保证的。”
这话温天洋说得底气十足,毕竟海思的芯片设计能力摆在那里,而他曾经的技术总监。
温天洋继续说道,“最后就是智能驾驶系统了,终极方向就是无人驾驶系统,这是所有车企的终极目标。”
国外的谷歌,特斯拉,国内的百度,阿里都在布局,路阳记得穿越前华微也在搞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是AI,而AI直接跟GPU挂钩,也是我们的突破口,当然,现在距离完全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能落地的小成果。”
“比如驾驶辅助系统,自动停车功能等等,这背后又需要两类芯片的支持,第一类是传感器芯片,这是无人车的眼睛,比如传感波雷达就是最佳方案了,甚至有些车企把传感波雷达的安装数量作为卖点。”
“第二类就是AI芯片了,这类芯片需要大量的矢量和矩阵运算,服务器中的云计算,车里的AI芯片,目前最佳的选择就是GPU。”
“这方面市场上就两个选择,一是Mobileye,二是英伟答。”
说到这里,温天洋苦笑道,“2017年,Mobileye被英特尔收购了,所以AI芯片现在是被米国垄断的,好在45纳米以上的制程现在没被禁止,否则整个华国的新能源汽车今年都会缺芯。”
路阳大呼,好家伙,这又绕回来了,自己阴差阳错的一步棋,居然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摩尔张建华说过10个月时间他可以搞出GPU,如果是新能源车企的使用的AI芯片,速度应该还能快些,得跟他说声,先把方向集中在这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