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小学的时候妈妈教育我要以己度人。以己度人,我努力地去度羊渤普,却度不出他在绳圈中慢慢窒息而死的那一段时间里,在想些什么。杨滔还在QQ 里倾泻着他的哀悼,“明明是那么活泼的一个人”。是啊,明明是那么活泼的一个人,他的空间里还有上个月的吃鸡截图,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能让他放弃生命?
我很彷徨。羊渤普就这样轻易死了,让我不免想到祝福里的祥林嫂,也是死得很轻易,鲁迅一来一回人就没了。原来死,不像我以为的那样困难。今天是羊渤普,明天又是谁?或许有一天,我能在宿舍的厕所里发现一根绳索,吊着我最熟悉的人,一瞬间就和我隔着最遥远的距离;又或许有一天,我会亲手为自己套上一根绳子,然后安静地等待最后的审判。那个时候的我经历了什么,我又在想些什么,在跨过阴阳分明的那一刻,我最后的念头又是什么?
我以前为了潜水训练过憋气,刚又试了一次。如此呕心抽肠撕心裂肺的痛苦,我连一分钟都没撑到,模糊的潜意识就放开了对肺的控制;剧烈地呼吸下,我的手脚不受控制地开始发软。上吊而死,就是窒息而死,他在如此剧烈的痛苦之下还是坚持选择死亡。很多时候,让人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东西要远比死亡本身可怕得多,而那种坦然面对死亡的决绝也是我所无法理解和想象的——在我真正拥有它之前。
我对他的哀悼是带着点唇亡齿寒的感觉的。我是一个很容易想到死亡的人,因此我不敢走近天台的边缘,不敢跳进湍急的河流,不敢去做一切危险的事情。我害怕死亡,但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它,我不可能长生不死,所以我也不会例外。流浪地球里面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谜底是死亡,是每个人逃不过的宿命。羊渤普死了,我也会死。他是坦然的决绝的自己选择死亡;而我到底是害怕恐惧到极点,被动地落入死亡的深渊,还是和他一样遇到了某件很可怕的事情,选择用安眠药或者绳索进入永眠?
我好像懂了,我同情的彷徨的害怕面对的其实不是羊渤普的死,而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刻,选择同一种方法离开这个世界的我。如此轻巧,如此平淡。
我想发条说说表示我的哀悼,但是想了想,又将它摁了回去。其实死亡是很私人的事情。我面对了,我的选择,我死了,关他屁事?羊渤普大概不会希望他的逃避和压抑被翻来覆去地谈笑吧,也许十二班的家伙们也是一样的念头。成长了成熟了见得多了,死亡也就不像初见时那样震撼。
死亡总是件悲伤的事,也许某天我也会决绝地选择离去,所以每见到周围人自我了断,我都该为自己吊唁一番,免得到时候来不及为自己的死亡哀悼
世界的残酷和冰冷在于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面对死亡,或是他人的,或是自己的,呼吸之间一个年轻的生命随随便便就能陨落掉。
第二天下午一点多,他们班群多了几条未读消息,大意是第三天下午四点,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去送送羊渤普。被时间冲淡的悲凉之感又涌上了我的心头。这件事情,就要这样结束了吗?我仿佛看见了送行队伍中寂静肃穆的气氛,谁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谁也不知道能说什么。
想到《寻梦环游记》里的一段话:“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你的心脏停止跳动,那么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你死了;第二次是在葬礼上,认识你的人都来祭奠,那么你在社会上的地位就死了;第三次是在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后,那你就真的死了。”羊渤普在前天拥抱了第一次死亡,而明天大家又要为他的第二次死亡送行,生命轻巧地流逝,使我又一次感觉到生死之间的阻碍是如此微不足道。
明天下午我几乎不可能去的了,不说开学在即,交情上我都与他不算熟悉。我对他大概也只是一种唇亡齿寒的同情和遗憾罢了。但我还是觉得明天四点钟有必要送送他,即使是在心里默默地,也算提前为自己将来的宿命吊唁哀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