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2截搭(2 / 2)重生在海洋时代首页

院子里本就风大,就说稍微细心点的考生吧,在拿到试卷的第一时间,就算没带镇纸,也会拿别的东西压住,谁会像那名考生一样大咧咧地摆在桌面,生怕风吹不走呢!巡场的士兵立刻赶过来,用布巾堵住那名考生的嘴,将人拖了出去。

林夕脑袋左右的晃动了几次。他发现二哥林长圭和魏云都不在院子之内。林夕知道在考棚旁边有一排房屋。那里面有20多个座位。魏云和林长圭难道都幸运的被分到那个屋子里去了吗?

两个小吏举着一个木板。只见上面写着。学而时习之,有斐君子。

林夕这时已经磨好墨,提起笔将这道题目写在草稿纸上。

有斐君子的意思是是有文采的君子。那整句话连起来的意思便是,只要将学到的知识不断的进行实践运用,你就会成为有文采的君子。然后呢?

林夕只能是苦笑。虽然他已经接触过不少古籍,还练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但要他写截搭题的八股文真的是在难为他?

因为写这种截搭式的八股文最重要的是如何破题。而这正是林夕的弱项。

他脑中虽然背了很多的范文。但是他对古籍的理解毕竟很浅。可是对这篇文章他却能够写出来,因为这道题,魏先生给他押中了。

只是他的脸色却是阴沉不定,似乎在做着某种权衡。实际上林夕其实在想他是把以前写的那篇文章默写出来。还是再重新做一篇?因为他知道如何写这章的八股文。

“呵呵,哈哈。你完蛋了,我看你还怎么装,让你小子夺我秀才的功名。”

郑国芝没有急于动手写文章。他一直在盯着林夕的动静。看着林夕久久不执笔,便知道这题果真击中了这小书呆子的软肋,心里当即像是喝了蜜一般。

“学而时习,有匪君子。哼,这有何难?不就是强调要将学习到的知识不断进行实际运用吧。果然是个榆木脑袋。”他的嘴角微微翘起,提笔便在草稿上写了起来,很是顺畅地做起了文章。

学而时习之,有斐君子。前半句除此论语学而时习之的意思是学到的知识要不断的去实践运用吗?后半句出自大学有匪君子的意思是有文采的君子。这题目表面是说,只要将学到的知识不断的进行实际运用,就会成为有文采的君子。

但只是,这其实是一个小陷阱。单靠学而时习之,在这个时代是不能支持成为有斐君子的结论的。这是魏先生给他们出的题是有斐君子,如琢如磨。还给他和魏云讲了一段话。

魏先生当时说这道题可以用好几种方法来出,其中就有提到过,学而时习之,有斐君子。

林夕肚子已经有些饿了每天到这个时候,正是他吃早饭的时间。如今对题目已经心中有数,而答案都印在脑海中,他似乎不需要急于下笔。将草稿纸放在试卷上面,然后又用镇尺压住,防止它被风吹走。

林夕提起放在桌子下面的食盒,伸手取出了一块薄饼,再卷上提篮中的咸菜,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咸菜是用肉汤熟过的,故而带着一些肉汤的味道。虽然已经冷了,但抓在手里随意的撕咬,却吃出了另一番风味。

林夕吃着这些美味的食物,腹中饥饿感慢慢消减,身体也渐渐暖和起来。只是,林夕这个举动落在别人眼中,却成了自暴自弃的典范。

只是吃饱后的林夕又是哈欠连连。昨晚他因为紧张,他压根儿就没有睡觉,加上他这个年纪又是嗜睡的年纪。林夕所幸趴在桌子上开始睡觉。

这让周围关注他的那些人纷纷叹了一口气。知道这个家伙已经不把考试放在眼里。

不过南海卫的考试和其他的县试有所不同。因为考试的都是军中的子弟。所以某些形式都是流于表面,只要不大吵大闹,公然拿出书本作弊,其实监考的官员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可谓是大明中最宽松的考场。这也是林夕他们进场时只脱掉了外衣,意思一下,连食物都没有检查就放他们进来的原因。

林夕只睡了半个时辰后,便端坐起来,便拿来了草稿纸和试卷,当即挥毫泼墨,开始做第一道题。

八股文是明朝考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起源于议论文章的一种推荐格式。具体是指文章有八部分。文体要求有固定格式。破提、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对于文章的内容,八股文要求立言必须用古人的语气。题目主要从四书里出。议论的内容也必须根据宋代理学家朱熹写的四书章句,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字数也有限制。

八股文有的说好,有的说坏,有的说他只是当官的一块敲门砖。实际上都不完全,八股文实际上对大明是有积极意义的。

因为虽然限制了文章的出处和载体。但也可以让那些家境贫寒的仕子和比较聪明的穷人家的孩子。可以通过八股文跨越出出身的阶级,从而当官为国家所用,它只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凭据。

八股文和后来新中国的高考有些相似。都是划定教材统一试卷。大家一起来进行考试。虽然经常被人批评为高分低能。只会考试等种种说法。其实换一个角度想,其实读书是很辛苦的,要不也不会有十年寒窗的比喻了?既然考生学习文化都能够学习的很好。那么说明这个人一定是非常聪明的,这样的高考就会使那些比较聪明会读书的孩子或者比较努力刻苦的孩子脱颖而出。

至于所谓的那些素质教育,其实是一些社会的生活经验。这些只能自己体会,别人是无法教的。只要活的时间长了就一定会有自己的素质。

新中国上大学只看你的高考成绩。而不像西方的那些国家大学需要所谓社会知名人士的举荐。还有通过一些体育特长进入大学。实际上,那些都是为有钱人准备的穷人家的孩子能够认识那些社会上的知名人士?还有,进行体育训练是需要昂贵的投入的和大量的时间练习的。在中国也有穷文富武的说法。

所谓那些公知十分推崇的外国大学的宽进严出也是为那些有钱人家学习不好的孩子准备的。普通人家的孩子即使上了大学,你如何支付昂贵的学费?还有一次一次的补考费用。所以穷人家的孩子如果不能一次过的话,那再学下去也只是使自己痛苦而已。

更别说那些西方大学中有一些所谓的慈善奖学金,其实就是定向发给自己家的孩子而已。这样的全额奖学金那些贫寒的学子是根本拿不到的。

其实,八股文只是考试中的一种,还有五经、公文、策论和算学等几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为国家选材。但是由于考试的人多,判卷的考官太少。所以后来只凭八股文来选士,而后来的那几种只要不出大差,就不会有黜落的现象。从而人为异化了相关的标准,使人们越来越只研究八股,而放弃了后来的算学、策论和诗作等内容。

而且明朝的进士也不是考试出来就开始做官员。他们还有半年的实习期,将分配在六部和各个衙门学习他们当官所需要的知识,然后才会依据各自考试的成绩分配到全国各地去做官。甚至在明初的时候,朱元璋甚至专门写了一本书。告诉那些刚当官的大老爷们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事物?并且刊印发给每个官员。

破题的好坏其实直接关系了整篇文章。而好的破题,往往有一种只能意会的妙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林夕手持毛笔,泼墨挥毫,便写下这二句破题。

这讲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如琢如磨,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其实还是那个意思。但解释的更加形象具体。乃是不可多得的破题佳句。八股文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般无聊,相反,有些东西很有趣。

此句也决定了林夕如何写这篇文章。林夕决定把他以前写过的那篇文章再抄一遍。接着林夕手下文不修点,一气呵成。

为了防止考生与人交换试卷作弊。科举中有一项规定,那便是答题要做两份。一份写在草稿上,另一份则工整地写到试卷中。草稿上完成后,林夕接着在雪白的试卷上面重新抄了一遍,这次林夕写的很是认真。用规范的小楷字体。

第二道是传统的四书题。君子之道,譬如登高。这篇文章没有使用截搭题。林夕脑中有好几篇这样题目的八股文。正确的答案早已经浮现在脑海中。这短短两刻钟的时间两篇文章便书写完毕。

林夕便又开始答下面是五经题,是五经题取经文的一段,给出一些内容,让你将其他内容默写出来。这考的正是死记硬背。

对已经把五经整个背下来的林夕来说,简直就是送分题。

林夕答完五经题已经是偏午时分。暖洋洋的阳光将衣服烤热,林夕身体暖洋洋的,很是舒服。

考官看着时间差不多,便将最后一道考题写在纸上。小吏将纸糊在木牌上。两个举着木牌又在场地中巡回最后一个题目试提诗,题目是一句诗句。远看山有色。

但题目绝对不会直白的告诉你写什么,而是摘去前朝诗人诗中的一句,或者一个典故的一句。你便要通过这一句进行推敲,从而确定你是要写风,还是写花,或者赏月。然后以此为题做上一首诗即可。

考官出的还算是良心题。毕竟,单从文字上推敲,便知道这大概是要写某景。而最让人容易联想的便是山上的草木。

林夕原本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在脑海中搜索,发现他真是想多了。这诗的全文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很显然并不是要大家写山色,而是就要以画为题,做一首试题诗。

赋得远看山有色,这是官方标准的答题题目。前面必须加上赋得两字,然后便是做下一首关于画的诗。这时自然得是乐观向上。能对当今朝廷进行歌功颂德,则会更加。

林夕一手持笔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写画的诗。

举头天外三星烁,低头峰内山岚默。盗取虹桥二两色。染山染水染花落。

这全诗没有一个画字,但却每句都在写,恐怕这整个大明的考场,没有几个敢这么玩儿的,只有像林夕这种不把科考当回事的人,才会这么玩。

在天黑前,考场会分数次打开大门,让交了卷子的考生离开,即放牌。官方并没有规定具体的考试结束时间。但大多是以天色昏暗为准。故而,广东学子的时间相对宽裕一些。这大明最南边的琼州府,恐怕整个大明学子中占便宜最大的。

未时三刻第一次放牌。林夕便是交卷子,是最早交卷的一批。但这批却仅有十余人而已。

大多数考生愿意熬到天黑。这个尺度完全由考官来定。第一场考完后,隔两天便再考第二场。

像现在9号考第一场。那第二场便会安排在14日。中间的时间是给考官阅卷。大约在12号下午便会发榜。

这个榜既有通过县试的考生,亦有取得参加第二场资格复试的考生。若是上面没有名字的考生,则是被淘汰的,可以打包袱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