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 李世民:朱棣没啥了不起的,朕还是天可汗呢(1 / 2)剧透历史:从大明朱元璋崩溃开始首页

“敢请父皇,为儿臣解惑。”

李世民严肃的盯着李承乾:“承乾,你要记住,打天下靠的是刀兵。”

“然而治天下,仅仅靠兵马是不行的,还要用书。”

李承乾:“书?”

李世民:“没错,一手握住刀,一手握住书。”

“刀和书,两手都不能松。”

“父皇问你,我大唐有几个大世家?”

李承乾:“父皇说的是五姓七望?”

李世民:“没错,我说的就是五姓七望。”

(注:五姓七望指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朕记得之前,命高士廉第一次修《氏族志》的时候,我们李唐皇族居然排在后面。”

“如今的天下人,都以和世家大族联姻自豪,娶一个大姓女子,甚至比联姻皇室还要自豪得多。”

“世家大族,能够历经数朝,而愈发庞大。”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仅有一定的武力,而且他们还把持着书经的释义。”

“这些世家,受天下读书人景仰追随,得罪了他们,将来史书上不会有好名声。”

“所以,我李唐皇室,现在只是握住了刀,远远没有握住书。”

李承乾:“父皇的意思是?”

李世民:“朕的意思是,我们大唐也要效仿朱棣,修贞观大典。”

“在这个过程中,跟这些世家,争夺书经的释义。”

说白了,用后世的话说,李世民的意思,就是要争夺话语权。

毕竟,武力方面,李世民还真的没有怕过谁。

......

【朱棣通过搞瓦解、赏赐和军事平定蒙古不听命于他的诸部落。】

【想方设法在北方边境取得和平。】

【在朱棣征剿叛逆的阿鲁台和马哈木部落领袖的同时。】

【朱棣还派使团带着礼物,邀请蒙古人在纳贡制度下进行贸易。】

【明朝廷利用这一制度出于三个目的。】

【第一,提高了朝廷的威信;】

【第二,能不求助于武力,而使游牧民安分。】

【第三,它为明朝骑兵提供马匹的来源。】

【为了控制蒙古纳贡使团的次数和规模。】

【他们来华的路线和入境点、他们在朝廷呈献时的礼仪、朝贡品应付的价格、以及送给部落领袖及其使者的礼品。】

【以上种种,明朝廷都制订了细致的规定。】

【例如,兀良哈诸卫获准每年派使团两次,每次三百人。】

【一次应在皇帝生日时,一次应在元旦。】

【蒙古使团一般呈献马、家畜作为贡品,要求报酬、礼品、官职和贸易特权。】

【朝廷以钱钞、白银、丝绸、纺织品、官品和官衔赏赐给部落领袖及其使者。】

【以高价收取贡品,并准许蒙古人在指定的地点进行贸易。】

......

西汉,汉文帝刘彻时期。

汉武帝:“这北方的边患,总是反反复复,居然到了明朝还如此难搞。”

老年的汉武帝其实知道朱棣这些决策是对的。

但是,从感性上,他又觉得不够痛快。

就跟自己跟匈奴人打得那么些年。

当然取得了很大的战果,然而确实他自身也承认,颇为耗费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