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这段时间,林清的工作真是事无巨细。项目定位的事情、总助的事情、专委会的事情,这些前期工作全都压在了林清的头上,他成了公司最忙碌的人,没有之一。
不过林清思路清晰,工作效率也极高,总是能把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这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林清的茶水总会有人给蓄满,早上房间的空调也会有人提前开好,这在最初,是没人管的。
林清把这些变化告诉了木总,木总跟林清说,坦然接受,这是你应该享受的待遇,于是林清也就不再多想什么,只是每次遇到同事的关心,会表示感谢。
不过,林清作为市场化聘任的工作人员,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在待遇上,办公会通过决议可以享受的待遇,不再推辞,在这之外,一律不会碰。
周末往返于季城和乌拉时,林清有时候也开着自己的车。兰赫跟他熟悉了以后,有时候想用公司的油卡帮他加油,每次林清都会婉拒。
差旅费这块,林清按照办公会制订的标准,在限额内实报实销。刚开始几次,林玲玲拿着贴好林清的报销单找他签字时,林清总是把实报以外的补助部分删去,林玲玲刚开始是不理解的。林清解释说:“我兼着总助,交通费和餐饮费是实报实销的,再拿额外的补贴有点儿说不过去。”
木总知道后,在办公会上对林清的做法表示了肯定,班子成员这时纷纷表示,自己出差也按照林清的办法执行,连老板也对此表示赞许。
后来木总一次提起这件事,对林清说:“你老弟,有远见!”
因为林清清楚,有些事情,沾染上了,就说不清了。而自己,终究不属于这个群体。
“林清,项目定位的事情,董事长过问了,需要推进,你最近盯一下这件事。”老板给林清打来了电话,明确指示到。
“好的,老板。”
林清给咨询公司打去了电话,询问了进展。咨询公司表示,三天后就可以拿出初稿,电话里也向林清简单说了一下思路和问题所在。
林清在沟通过程中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咨询公司没去过项目现场。顿时心里有了打算。
这一次,林清没有向老板汇报全部问题,因为他觉得,这是个麻烦事,先别让老板搅进来,算是留个后手。
三天后,咨询公司如约把报告发给了林清,林清粗略地看了一遍,心中已然有数。
老板这几天在岭南出差,于是让林清直接向董事长汇报。林清明白,他和老板的心思又想到一起了。不过这次,林清这个先锋官当定了。
其实林清心里清楚,这份报告在发给自己之前,已经到了董事长手里,作为董事长来说,他真正关注的点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因为这是他的使命和任务。有了项目,拿到了土地,这是那时最简单也是最快的办法。至于项目是怎么定位,只要咨询公司能自圆其说就好了。
而对于老板来说,拿到了地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是如何建成基地并且运营起来。如果按照咨询公司的那一套做下去,那后果不可想象。
当初李国涛选择放弃,恐怕也是看到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好,两方面都要得罪,恐怕以后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