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们之中有的人很不服气,认为原先相熟的长官或许曾立下过比我更大的功劳,却没有受到同样的嘉奖,如今却要因为给我的亲信们腾位置,而被兵部调走。”
辛永宗开诚布公,大大出乎了底下将士们的预料。
他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有如苍蝇,嗡嗡作响。
辛永宗看了一眼魏充,魏充会意,大声喝道:
“肃静!”
声若洪钟,一时间,校场内雅雀无声。
辛永宗满意的点点头,继续道:
“我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只要你们明白一个道理,我辛永宗,既有本事,也有背景,注定是要平步青云。”
“只要你们肯听命于我,同心同德,供我驱使,但凡立下微末之功,我也不会亏待你们。”
说着,辛永宗指向原第五部的将士,如今第二将的军官们:
“就像他们一样!”
好话说得再多,也不如把榜样摆出来,原第五部的将士们,上至部将辛永宗,下至普通军士,人人升官发财,这件事情早就传遍了西军,说实话,谁不眼红。
“我等愿受辛正将驱使!为正将死战!”
第二将的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震云霄。
有了原第五部将士全体升官发财的例子在,辛永宗入主第二将,没有生出半点波折,甚至不再需要他再去用钱去收买人心。
吴玠为泾源路第六将第四部第二队队将,是刘镇此前借调前往第二将的军官之一。
他们刚刚离开第二将的营地,还没走远,身后便传来了将士们的齐声呐喊,所有人都不禁回头望去,就连吴玠也不例外。
刘镇笑道:
“看来九郎已经得到了第二将的拥护。”
他并不为此感到意外,毕竟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入伍从军,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
吴玠脸上的神情很复杂。
他是泾源路德顺军陇干县人,未满二十岁便以良家子的身份从军。
政和四年(1114年),西夏犯边,吴玠因作战英勇,杀贼有功,授第五十七阶的进义副尉、权任队将一职。
所谓权任,也就是暂且担任的意思。
如今六年过去了,时年二十八岁的吴玠只是被转正,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队将,统领五十人,此外,便再也没有获得过提拔。
反观原胜捷军第五部的将士,其中部分平日里表现出众、于新泰县时冲在最前方的将士,已经从普通军士被破格提拔为了统领百人的部将,这如何能让吴玠心里好受。
当然,能进胜捷军的,本就是军中的精锐,况且,他们确实立了功,旁人也不好说些什么。
吴玠回到第六将第四部的营地,其弟吴璘迎了上来:
“大哥,今日可曾见到了辛九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