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5章 冲突(2 / 2)家父朱元璋首页

“士奇,你觉得新学取士于现在的大明来说,是否可行?”

朱雄英在一旁好奇的看着杨士奇,对于这个四叔都极为看好的人,他也想知道此人对于新学是如何看待的。

杨士奇沉吟片刻后,慢慢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新学取士与科举取士最大的不同便是放低了读书识字的门槛,学子的数量得到增加,让普通学子更有机会入仕,依学子拙见,新学取士更胜一筹。”

顿了顿,杨士奇语气有些犹豫,但还是缓缓开口:“不过,在学子看来,以新学来取士,任命的官员,较之科举,容易引发理念上的冲突。”

杨士奇的前半段话比较官方,不过后半段话倒是让朱棣提起了兴趣。

受制于新学取士对于世家大族的迫害,此次关于新学的一应措施,不论是老朱或是朱棣,都未曾与内阁大学士有过奏对。

也就是说,朱棣想出来的关于新学的一系列措施,全是靠他自己一人通过总结宋朝三次新学及后世学校的经验总结而来,并参考了现如今大明的具体情况。

但这具体的利弊,朱棣还从未与人进行深入的探讨过。

如今听杨士奇那么一说,他倒是觉得十分新鲜。

“哦?理念冲突?”

马车宽敞,但杨士奇与朱棣离的也没有太远,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一直与朱棣对视。

在朱棣好奇之后,他先是看了一眼朱棣的脸色,见他没有动怒之后,才慢慢回答。

“各地设县学、府学,京师又设太学,最后依据学子的各科成绩和外放做官为考核标准,达标者则取为官,这样的话,容易造就理念的冲突。”

“科举一途,三场考试,内容范围变化不大,以四书五经,诏、表、诰和策论、经史为题,如此取士,其学子虽因人而异,可为官、治国的理念却大致趋同,鲜有异数。”

“反观新学取士,太学内下设各类旁支科目,学子各有侧重,提前外放为官历练,也会因当地情况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为官理念,这便是冲突所在。”

朱雄英在一旁惊讶的看着杨士奇,惊讶于他独到的见解。

而朱棣也因为他的这一番话而陷入了沉思。

杨士奇的话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朱棣因为受后世灵魂的影响,一直在致力于让读书人不受四书五经的局限,在思想上拥有百花齐放的效果。

但他却忽略掉了一个问题,那便是封建统治下的皇权。

皇权大于天,迫害读书人思想麻木的工具的确是过度泛滥的四书五经、八股等,可使用这个工具的,却是皇权。

有皇权压身,读书人的思想哪怕再百花齐放,也不可能超脱出这个范围去。

但凭心而论,以朱棣现在的能力,或是大明如今的现状,还远远达不到后世那人人如龙,平等博爱的境界。

而且,朱棣或多或少,也都有一些杂念,亦或者说是不愿面对的念头。

他真的甘愿皇权消失,丢掉皇家身份,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生活吗?

这个问题对于拥有两世灵魂的朱棣来说,太过沉重与纠结。

所以,他沉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