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儒生留在庙堂之上,窃居三公九卿的高位就算了,一旦天子被影响,成为了真的认可了招抚。除了和亲外,大汉就要再增加一桩洗之不净的屈辱,江山社稷甚至有倾覆的危机。
“少季,你别拦着我,我虽然只是比六百石的侍中,人微言轻,但哪怕拼着性命不要,我也要和天子直言进谏。儒生误国啊!!!”
“安国郎君,我班長一介武夫,无法靠近宫闱,面朝天阙,却也有些许武力在身。三公也好,九卿也罢,敢乱我汉家社稷,我也会让他们知道,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一想到天子认可这种招抚方式,李当户和班長便全身颤栗。
大汉之初,战国风气仍未消散。
这两個人,一个比六百石的中郎,要回长安死谏天子;一个人更是放着千石的军司马不做了,要跑回长安刺杀三公。
反正这里是大汉,每个人都有一个游侠梦,侠以武犯禁,当街刺杀公卿在汉初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安国少季无法,只能靠着武力镇压两人。
“朝堂之上衮衮诸公,从不缺智计高绝之人,不管是勋贵还是外戚,甚至太皇太后都对此冷眼相待,你们就别去操这个心了。”
以安国少季的眼光,自然能看出谷梁学派的打算不仅仅于此。这次招抚,还关乎朝堂路线,道统之争。
提到朝堂诸公和太皇太后,李当户和班長终于冷静了下来。
尤其是背负密令的李当户。
太皇太后派他来陇西,查看这群儒生是如何招抚的,应当是知道这些儒生是什么货色。
既然太皇太后让他监察这帮儒生,必然有后手。天子毕竟是太皇太后亲孙,李当户相信太皇太后不会害陛下的。
安国少季自然知道那些朝堂大佬的心思,开口道。
“按照惯例,大汉天子二十岁及冠后,才可亲政。及冠之前的权柄由太皇太后和朝堂诸公掌握。”
“大汉棋。。。先帝,拼着最后一口气,为陛下提前举行的冠礼,就是为了让天子在十七岁就能亲政。”
“没有人喜欢大权在握,不受掌控的天子,尤其是一上位就摆出了掀翻现有政治格局的姿态。
因此大臣们在放纵。放纵儒家。放纵天子。等这些儒生和年轻的天子犯下大错,一举收回权柄。”
“那齐王呢,齐王为什么要在这件事上掺上一手。”
既然太皇太后注意到了其间蹊跷,李当户已经不担心朝堂之上了。问题是,远在齐地的齐王,为什么要掺合招抚一事?
现在的诸侯王可不比七国之乱之前,掌有一国军政大权。现在诸侯国内的兵权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来掌握,任何调动兵权,都需要得到中央政府的同意,否则视为造反。
这些齐国兵被夏宽当做亲军,对夏宽言听计从,显然是齐王豢养的私兵。
有丞相支持,李当户不好奇为什么这些齐王私兵可以跟着出使陇西,但为了避免犯忌,齐王手下应该也没有多少私兵吧。
怎么舍得一下子派出三百人随夏宽来执行招抚。
这个问题安国少季之前没有思考,不过对着谷梁精义,安国少季的很快猜出了齐王的目的。
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