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洨倒是个健谈的人,提及这几项倒是明确。
粮油和土布这自然不用多说,算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几项产品。
茶和纸是因为这块地方南边就是江泛区的大片良田,那块地方好好的水浇地谁舍得种茶种树?
也就是他们这山区上与其荒着,倒不如种点茶叶,有点能耐的家庭家族,亦或者是结社、路会桥会都开始往更高层次的造纸烧炭行业发展。
汉语中最早出现的“公司”就是指的17世纪闽省沿海农村宗族的自治组织,后来在东南亚华侨之中发展出了跨宗族的治理和商贸功能。
不得不说,在大乾这“你不抱团就得被大乾官府吃干抹净”的大环境下,从汉代“一夫五口”开始传承到明代的户均人口不足五人的铁律被打破,各种民间社团那叫一个兴旺发达。
烧炭是个大宗商品交易,王洨这种单打独斗的私盐贩子是没有人手折腾,但是纸张和茶叶倒是可以作为这种卖货郎的压箱底商品。
本地的小市场实在是消化不掉这些商品,王家几个大商队也是能够平价吃下,毕竟是自己亲戚,虽然不赚钱但是也不至于砸在自己手上。
山货这一块主要是香菇,中草药不是谁都能认识的,和王蛟他们的修士一样,中医也是有自己的圈子和固定的进货渠道,哪里不是王洨乃至王家这帮“暴发户”能够插手的。
甚至就连香菇这一块,大别山南麓也是有自己的规矩,基本上只能见到本地人收货贩卖出去,外地人很难进入这个地界收货。
“老哥你是打算怎么做大做强?”王蛟看着王洨凯凯而谈的模样,就知道选对了人,起码这位是真的有心做生意。
“整个黄县的食盐生意大概每年有十万两,盐分淮盐川盐和本地的私盐。”
“淮盐川盐都好,但贵,每钱银子就能买十斤到十一斤。潮盐色青黑,清洁能防腐。”
“咱们王家贩卖来的私盐惠色白,但质差味淡,因之价也较贱,每钱能买十六七斤。要是贪便宜的人才吃私盐。”
“这个生意太大,你家那些长辈也斗不过李四友堂、王三畏堂这些强龙,我是更不敢插手了。”
虽然知道王家靠着私盐算是有了稳定财源的暴发户,但是没有插手这些生意,王蛟是真的不能明确这生意到底有多大。
如今算下来心里就是有个数了,王家的私盐不可能和川盐济楚的那几家比,更别别说和老牌的淮盐相提并论。
王家在本地除了靠着旁支子弟挑着担子售卖私盐,估计王家挣不了多少钱,顶多就是喝汤的有个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就不错了。
别看这份额小,乘以个十万两的总数也是在三千两到五千两之间,数据并不算是多夸张,却是符合王家的身份。
毕竟王家一个乡间小家族,想要争大钱,别说大钱官府会不会出面抢钱,就算是民间大小民间社团能够容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