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到机会,他们便撺掇另一个有血性没教养的汉子灭了先前的汉子,然后再教导他们如何立国。
华夏北方政权更迭频繁,与这些士族有莫大的干系,他们将社稷玩于股掌之中,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战乱年代,庶民能活命已属不易,哪有心做学问。所以,文化也成了士族的专属领地,他们制定了完备的常伦体系,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劳心者,成了华夏大地的雅利安人。
庶人被他们划归为劳力者,必然也受治于他们这群劳心者。他们假借圣人之名鱼肉百姓,以确保他们的盆满钵满长久稳固。
这是一个文化的蛮荒时代,更是黑暗时代,文化的出口往往只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士族,另一个是宗教。
两派依据自己的诉求和喜好解读往圣先哲的思想,虽经世致用,却也改得面目全非,若被先圣们见到,瞬间会呕出几十两血。
姚兴虽自恃英明神武,堪比秦皇汉武,却也难逃士族的束缚,没有这些人,大秦随时会国将不国。
姚兴对大臣们可谓爱恨相济,这些人甘于俯首贴耳,却又不得任意驱使,否则后果难料。
此前,那么多皇帝来了又去,如走马观花,如此前车之鉴,不得不让姚兴对士族心存芥蒂。但他又不得不用这些人,离开他们,他的朝廷不日就会崩溃。
他的那些叔伯子侄也非等闲之辈,坐拥荣华富贵,兵权在握,却又不得安分,觊觎皇位者多如牛毛。所以,姚兴还要扶植士族势力,他需要他们来制衡这些亲骨肉。
可是,他又不能放任士族的势力做得太大,担心一不留神就出了一个曹操,他的姚氏皇权便不得长保。
姚兴还有无奈,士族们控制着文化高地,他必须依靠他们来教化万民,但他又担心控制万民的是士族,而不是皇权。
所以,他需要另一个文化喉舌来教化万民,如此才能制衡士族对文化的把持,罗什脑袋锃亮、嗓音洪亮,正是喉舌的不二人选。
于是,姚兴打着迎罗什的旗号攻入凉州城,杀了吕光,灭了凉国,带回金银百万,顺便将罗什掳回,奉为国师。
对此,士族们看得清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座右铭不变。
座右铭并非摆设,而是砥砺实践的钲鼓。散朝后,宗族和士族两派纷纷开始行动。
这边,姚显将一众不甚腐化的皇族子弟唤于府中,商议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牢中的流民弄死,此前他投毒失败,还需其他良策。
这群人的格局如此不堪,只想着杀几个人解气,但他们有无上特权在,本无需太大的格局。
那边,抱成团的众臣心照不宣地各自行事,被姚显羞辱的那几位最为积极。
大理寺卿刘连取道大牢,几番交代如何严防死守,以免有人混进来弄死元同等人。他命人把元同他们关到隐秘的死牢中,并派亲信护守。
上官卫青派亲信潜入姚显府,去摘取成熟多时的果子。
几年前,他奉密旨安插亲信到姚显府中,监视姚显的动向,发现姚显总是与赫连勃勃眉来眼去。不过他留了一手,并未将此事上报给姚兴,此番他终于等到了机会。
为了人赃并获,上官卫青还做了一番筹划,他让亲信假扮赫连勃勃的人,到姚显府中刺杀姚显,并留下证据。
如此,剧情便可如此演绎:姚显勾结赫连勃勃,二人反目后,赫连勃勃欲遣人除掉姚显,在大街上刺杀未果,又到其府中刺杀,而且还有众皇亲见证。
有了这一遭,皇帝的视线定会放在姚显的谋逆上,上官卫青或可逃脱抓捕刺客不力的罪责。
太常卿及昂直接到了三藏寺,将朝堂发生的一切悉数告知罗什。二人商议一番,决定当晚便觐见陛下。
暗流已在搅动,不日便形成惊涛,大秦朝堂的血雨腥风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