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章 “问策”(1 / 2)女帝:让你策国运,你要做国君?首页

董仲初既然已经知道了老皇帝的目的,措辞起来自然是无比小心:“按说大黎国策没有微臣说话的份,但既然陛下想听听臣之愚见,臣便斗胆试着说说,若有不妥之处,还请陛下责罚。”

中规中矩的开场白,先把锅扣老皇帝脑门上再说。

“如今大黎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军阀割据,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惟有以最小代价统一大黎后才能向外图谋发展。”

见老皇帝端起茶喝水,董仲初猜是自己这些大框架太空了,人老皇帝不爱听,因此又适当补充一些更细的框架。

“绣衣卫拿下雍郡实属巧合,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自然不能按图索骥,将斩首计划复制到其他的州去无疑是不妥的。当前大黎最大的问题其实可以分为三块,一、国库空虚,战争所耗钱粮颇巨,我国库怕是支撑不起两场大型战役。二、人才凋敝,无论是治国人才还是领军人才,大黎都太过匮乏了,真打起大战堪用的人才依旧太少。三、信仰不坚定,我此处提及的信仰是指各方面的融合,如百姓对大黎的忠诚、如百姓对大黎能否战胜的信心、百姓对日子会越过越好的期望等等,这是最复杂的一方面。”

董仲初赶紧偷眼打量一下老皇帝,见他略微坐直了身子知道是他感兴趣的了,当即展开细说。

“首先,要解决大黎的财政问题需要......”

一提到国策董仲初说得是头头是道,把前世一些经典理论包装一下,再与大黎实际相结合,没说几条策略就成功让老皇帝入了迷,但同时他自己也给说嗨了,整个人越讲越精神,完全不顾及时间因素了。

姜公公几次想要打断董仲初发言,却都被老皇帝给瞪了回去,显然他也是听得极为享受。

这一论述直接就过去了三个时辰,董仲初讲到口干舌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兴奋过头,甚至都忘记藏拙了,急忙草草将这段国策给收了尾。

见到这董仲初因为口干舌燥草草收了尾,意犹未尽的老皇帝再次瞪了姜公公一眼。

姜公公心里直犯嘀咕,往日陛下可没这么“活泼”呀。

“打完收工”的董仲初再次恢复了眼观鼻、鼻观心的乖巧模样,仿佛刚刚做完论文答辩的学生在等老师讲评一般。

老皇帝忍不住再次仔仔细细打量起他,眼神中有着欣赏也有着惋惜,过了许久后才接着说道:“年纪不大却太过老城了,年轻人还是该多有些活力才是。”

董仲初忙不迭“陛下说的是”。

见他还是这幅死样子,老皇帝罕见地笑了笑,然后状似随意地问上了一句:“董爱卿对大黎颇有研究,朕心甚慰,大黎需要的正是如尔等的年轻官员,只是不知你对朕的三位皇嗣了解几何呀?”

妈也!

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来上一刀,这老皇帝真是太阴险了。

自己差点就脱口而出,都是些完蛋玩意儿了。但是这个问题是在问熟不熟悉三个皇子吗?显然不是啊,狗皇帝要问的分明是你支持谁当皇帝啊,

这个问题回答老大、老二、老三都是错的,甚至回答“吾皇春秋鼎盛,可待十年后回头看”也是错的,甚至老皇帝可能赏自己一个欺君之罪的,如何能在老皇帝面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且不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呢?

董仲初看着自己脚尖:“陛下,其实微臣尚未与几位皇子殿下近距离接触过,委实说不上来鸭。”

老皇帝轻敲桌子:“可据朕所知,在雍州你曾与太子见过一面,在长安你曾与二皇子的人在止戈酒楼有冲突,”

一看被揭穿,董仲初亡魂大冒,脸上却赶紧攒出笑容:“陛下这么一说,臣才想起来确实有这么些事情,但微臣属实不了解三位皇子,故而无从说起。”

险些摸到“欺君之罪”的红线,董仲初赶紧为自己挽尊一波。

而面对他的狡辩,老皇帝用手指轻敲御案,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