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章 刘彻的金屋藏娇(2 / 2)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首页

景帝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栗姬的脸色,突然发现她的脸色骤变,变得又紫又青,而且好长时间都没有说一句话。她满心都是嫉妒,完全没有一点应对这种场面的智慧和才能,怎么能不被人排挤呢?景帝等了很长时间,栗姬还是一句话都不说,甚至把脸都转了过去。这让景帝再也忍不住了,站起身就离开了。刚走出宫门,他就听到里面有哭骂的声音,隐约还听到了“老狗”这两个字。景帝本想转身回去责问她,但又怕只是徒劳地争吵一番,反而失去了自己的尊严,于是只好忍着气离开了。从此以后,景帝心里开始怨恨栗姬,再也不愿意立她为皇后了。长公主每天都来暗中观察情况,或者找机会与景帝交谈,总是称赞胶东王如何聪明伶俐、孝顺懂事,景帝听后也觉得确实如此。他还回忆起以前做过的那些预示着吉祥的梦,觉得如果立胶东王为太子,他一定能够很好地继承皇位。这个念头一旦出现,太子刘荣的地位就开始动摇了。再加上王美人性格格外谦和,在后宫中赢得了极好的声誉,这使得栗姬和她的儿子相比之下就显得更加逊色了。

时间如流水般飞逝,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了。这时,负责礼仪的大行官忽然前来上奏,说按照礼制,儿子因为母亲尊贵而尊贵,母亲也因为儿子尊贵而尊贵,现在太子的母亲还没有正式的位号,应该册封她为皇后。景帝看了这份奏章后,不禁勃然大怒,说道:

“这种事情哪里是你们应该插嘴议论的?”

说完,就下令将大行官治罪,将他关进了监狱。并且,景帝还下令废除了太子刘荣,改封他为临江王。条侯周亚夫和魏其侯窦婴得知此事后,先后上书劝谏,但都没有被景帝采纳。窦婴本来非常气愤,于是就称病归隐了。只有周亚夫还留在朝廷,不久后,因为丞相陶青因病免职,景帝就让周亚夫接替了他的职位。但是,景帝对他的礼遇反而不如以前了,只是按照惯例提拔了他而已。各位知道吗?景帝之所以毅然决然地废黜太子,其实是因为大行官的奏章让他怀疑是栗姬在暗中操纵,所以他非常生气。但实际上,真正的幕后主使并不是栗姬,而是想要争宠夺嫡的王美人。王美人早已察觉到景帝对栗姬心生怨恨,于是特意让大行官上奏请求册立皇后,这是她的一个反激之计。果然,景帝一听就大怒,立刻废除了太子。而那个大行官也因此无辜入狱,白白受了几个月的折磨。后来还是王美人出面替他求情,他才得以被释放,总算是侥幸地躲过了一劫。从那以后,栗姬就彻底失去了景帝的宠爱,再也见不到景帝一面了。她独自在深宫里,面对着寂静和漫长的夜晚,心中怎能不充满怨恨和病痛呢?没过多久,又传来了一道像是催命的消息,直接将栗姬的性命给夺走了!不用细猜,大家也知道,这道“催命符”就是册立刘彻为太子、王美人为皇后的事情。

从太子刘荣被废,到胶东王刘彻被立为太子,这中间隔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期间还发生了一段插曲,差点破坏了两位母亲的暗中计划。还好王氏母子天生福大命大,尽管有人觊觎太子之位,但最终还是没有被抢走,他们还是在暗中进行了成功的运作。各位想知道这个觊觎太子之位的人是谁吗?他就是景帝的胞弟梁王刘武。之前梁王刘武来朝廷时,景帝曾经开玩笑说过将来要把皇位传给他,但被窦婴从旁边劝阻了,于是梁王刘武就失望地回到了自己的封地。等到七国之乱被平息后,梁王刘武因为坚守阵地有功,被赐予了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旌旗,出行时还有清道警戒的规格。他还被允许扩建自己的国都睢阳城,扩建后的城池大约有七十里那么大。他又建造了一个方圆三百多里的东苑,邀请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比如齐国的羊胜、公孙诡、邹阳,吴国的枚乘、严忌,蜀国的司马相如等人,他们都陆续前来,在东苑里参加宴会,当时的盛况真是无与伦比。公孙诡这个人特别狡猾,真是名不虚传。他经常为梁王出谋划策,想要帮助梁王夺取皇位,因此梁王对他特别宠爱和器重,还任命他为中尉。当栗太子被废黜、新太子被确立的消息传开时,梁王刘武似乎提前得到了风声,于是提前来到朝廷,暗中观察朝廷中的变故。果然,没过多久,太子之位就换了人。梁王刘武去拜见窦太后,用委婉的话语向太后请求,希望她能为自己说话,订立一个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新约定。窦太后非常疼爱这个小儿子,自然很乐意答应。于是,她召来景帝,再次举办家宴。酒过几巡后,窦太后看着景帝说:

“我已经老了,不知道还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多少年。将来梁王的事情,就只能拜托给你了。”

景帝听到太后的话后,立刻离开座位,慌忙跪下回答道:

“我一定会遵从您的旨意!”

太后听后非常高兴,随即让景帝起身,三人继续欢快地宴饮。直到三人都喝得酩酊大醉,宴席才结束散去。后来,景帝酒醒之后,回想起太后所说的话,觉得其中另有深意,莫非是因为自己废掉了太子,太后想要让梁王来接替太子的位置?于是,景帝特意召集各位大臣入宫,与他们秘密商议这件事。太常袁盎首先回答道:

“我猜测太后的意思,实际上是想要立梁王为储君,但我坚决认为这样做是不可行的!”

景帝再次询问为什么这样做不可行,袁盎回答道:

“陛下难道没有听说过宋宣公的事情吗?宋宣公生活在春秋时代,他没有立自己的儿子殇公为继承人,而是立了弟弟穆公为继承人。结果后来五代人为了争夺国位,祸乱不断。所以说,在小事上不能忍耐,必然会败坏大事情。因此,《春秋》的要义在于维护正道,皇位应该传给儿子而不是弟弟,以免乱了血统。”

说到这里,群臣都纷纷表示赞同。景帝点头表示同意,并把袁盎的话转告给了太后。太后虽然不高兴,但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只好作罢,不再提起立梁王为储君的议题。梁王刘武的计划没有成功,他感到非常懊恼。于是,他又上书请求赐予一块地方,用来修建一条可以直接从梁国通往长乐宫的通道,这条通道要宽敞得足以让乘车通过。他打算让梁国的百姓修建一条甬道,与长乐宫相连,这样就可以随时通车,方便他进宫探望太后。这可真是一个奇特的提议,自古以来都很少听说。景帝把梁王的奏书拿给群臣看,又是袁盎首先站出来反对,他坚决地驳斥了这个提议。景帝听从了袁盎的建议,拒绝了梁王的请求,并且让他回到封国去。梁王得知自己的两个计划都被袁盎破坏了,心里非常生气,恨不得亲手杀掉袁盎。但是因为有诏书让他回国,他不好再留下来,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到了自己的封国。

景帝于是将王美人册封为皇后,将胶东王刘彻立为皇太子。一个再婚的平民女子,竟然能够入住皇宫的中宫,成为皇后,如果不是命中注定有福,怎么会有这样的好运呢!由此可见,当初姚翁所说的话,确实不是假话。另外,还有小王美人息姁,也被晋升为夫人,她所生的长子刘越和次子刘寄,当时已经七岁了,都深受景帝的喜爱,景帝打算将他们都封为王。在景帝更改年号后的第二年(景帝在位时一共更改过年号三次,第一次用了七年,第二次用了六年,第三次用了三年,历史上通常把第二次更改年号的那一年叫做中元年,最后一次叫做后元年),景帝就册封长子刘越为广川王,次子刘寄为胶东王。王息姁还有两个年幼的儿子刘乘和刘舜,后来也被分别封为清河王和常山王。只是可惜,王息姁的寿命不长,没有像她的姐姐(王皇后)那样长寿享福,但即便如此,她也算是过上了尊贵的生活。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再来说说太子刘荣吧,他先是失去了储君的位置,接着又失去了亲生母亲,无奈之下只能告别京城前往自己的封地,去了江陵。江陵是临江国的都城,原本是栗姬的小儿子刘阏的封地。但刘阏已经去世了,而刘荣又刚好被废黜,所以临江国就封给了刘荣。刘荣到封地才一年多,就觉得王宫不够宽敞,打算扩建一下。但王宫外面已经没有空地了,只有太宗文皇帝的庙宇与王宫比较近,庙宇周围还有一些空地,可以用来建房。刘荣没有考虑太多,就趁机在那里开始建造房屋了。不幸的是,刘荣的行为被他人告发了,说他侵占了宗庙的空地,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落井下石。景帝得知后,下令让刘荣回京。刘荣不得不遵从命令,他在江陵城的北门外搭起帐篷进行祖祭(古代出行前的一种祭祀仪式,祈求旅途平安),然后当天就启程上路。据说,黄帝的儿子累祖,在壮年时喜欢游历四方,最后死在了路上,后人就把他奉为行神。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行神是共工氏的儿子修。因此,每当有人要出行时,都会先进行祭祀,这个仪式就被称为祖祭。刘荣完成祭祀后,准备上车出发,突然听到“咔嚓”一声,车轴无缘无故地断了,这让他大吃一惊,只好换乘另一辆车。江陵的父老乡亲们,因为刘荣在这里治理了一年多,待人仁厚且爱护百姓,所以都来为他送行。当他们看到刘荣的车轴突然断裂时,都预感此行可能不祥,纷纷流着泪说:

“我们的王爷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刘荣告别了江陵的百姓后,迅速赶回京城。这时,有诏书传来,让刘荣到中尉府接受质询。真是冤家路窄,他遇到的中尉是郅都,这是一个以严酷著称的官吏,人称“苍鹰”,很多朝臣都对他心存畏惧,但唯独景帝说他敢于不畏权贵,对他特别信任和重用。这大概是两人性格相投,有某种特别的默契吧!(这句话暗含讽刺,意指景帝和郅都可能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的性格或处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