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章 或跃在渊(2 / 2)伪作家的日常首页

内在的部分似乎开心了一些。

慢慢的林翔形成了这样的认识:自己可能真的不是很喜欢零食,但是跟不喜欢被定义成自己是一个不喜欢零食的人。

因为自己有些零食还是喜欢的,只是没有经常吃而已。

但是不喜欢被说成是一个不喜欢零食的人。因为如果是这样,碰到自己喜欢的零食,自己也不敢去买去吃了。

林翔在这个地方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好像是这样的。

内在的感受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得小了一点。

林翔似乎对自己理解的更多了一些。自己很多时候其实都有这种委屈或憋屈的感觉。如果忍不住要表达的时候,音调会变,会伴随强烈的情绪。

林翔理解到,原来自己其实很受他人影响。现在虽然他人不在了,但是内在似乎形成了某些习惯。

这些习惯让林翔有些不能做自己的感觉。

林翔理解了为什么当丈母娘出于好意,让林翔多吃点的时候,自己会那么的愤怒。因为自己特别需要保护那个可以为自己做主的部分。

林翔又尝试着长吐一口气。

嗯,舒服了一些。

而且现在也没有那么的想吃零食了。

林翔仿佛看到了一个小时候的自己。那个自己还是紧锁着眉头,因为自己要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要的这个动作也得不到允许。

林翔感觉理解这个内在的小男孩,林翔也尝试着陪伴着他。但是林翔没有准备好与他对话,因为感觉这个小男孩还在情绪中,没有准备好说些什么。

林翔回忆起来自己小时候说话其实的确不是特别清楚,尤其是着急的时候,基本上只是在嚷嚷,说出来的声音谁也听不懂什么。

而且林翔也知道当时自己并没有具体的话想要说,而是就是想表达自己的不满而已。

林翔又长长的吐出一口气。

这个内在的自己,这个小时候的自己,林翔似乎看到了他处理情绪的方式。

他累了,怎么哭喊也没有用,不是没有人管他,而是大家都安慰他,但是他能够感觉到大家也都认为他不对。

委屈是一阵一阵的袭来,但是的确很消耗的,慢慢的就没有力气委屈了。

大家也都各忙各的,看到小小的孩子不哭了,也就散开了。

小小的林翔不哭了,累了,也不觉得委屈了,也是累了。

这个小小的林翔好像那个时候就容易放空自己。

就是那种好像在看着什么,但其实什么也没看到。看着蓝天,但是似乎想的不是蓝天,看着地面,好像想着的也不是地面。

想着的是什么呢?好像什么也都没有想,只是胸口这里有个堵着的东西,拿不掉,取不走,移不开。

怎么办呢?就在那里吧!虽然难受,但是也做不了什么。

就在那里吧。

哎!

林翔感觉内在那个部分似乎就是小小林翔当时那个部分的延续。

当时的小小林翔已经自己发展出了压抑,也不算是坏事吧!但是也蛮搞笑的,这是第一次在自己身上呈现的。

在林翔自己身上呈现了一种通过聚焦的方式,呈现了精神分析所描述的那种潜意识到意识的浮现过程。

嗯,现在似乎可以安静下来了。

那个内在的部分也没有那么的难受了。

或跃在渊,在易经里面的乾卦里面其实是一种人生的状态。说白了就是要么上去要么下去。

上去是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就是继续提升自己。下去就是故步自封安于现状。

哎!还是想躺平,林翔内心中仍然哀嚎。

林翔有的时候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喜欢卷的人呢?

照道理应该不是呀!小时候自己的成绩就是差不多就行,或者说得过去就行。没有外界的声音一定要求自己要考的好。

好像自己也没有那种想要通过成绩好就去与父母换取一些什么想要的东西。

所以林翔感觉很困惑。怎么会到了中年却有点想努力了的感觉。

可能是中年危机?因为这个词总被提到,所以林翔也去好好了解了下中年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不过最开始林翔还是从荣格这里了解到的。荣格觉得到了中年,才真正的进入人生。

人生的前半段是为别人而活,后半段是为自己而活。

荣格的话总是那么的似是而非却又精准无比。

为自己而活似乎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难度可能就在于人们已经在为他人活的过程中建立了很多习惯。

如果破除习惯的话,可能整个人都会感觉不对了。这有可能是中年危机产生的原因。

当然还有很多的解释来自其他领域。

但是林翔觉得自己也没有必要了解那么多,因为自己是否是中年危机还不一定。而且中年危机这个概念也很有可能是个伪概念。

不用想那么多了。

回到书上来,回到这本《人到中年仍要爱》上来。

书上面举了我们经常见到的例子,来作为第一步新的开始。

作者使用的方法也很有意思,开篇就提到,如果是外星球的人类学家观察地球上情侣的修后到热恋的过程,会觉得很困惑。

看到人类刚开始相遇就一见钟情,恨不得时时刻刻黏在一起,然后结婚,相互承诺。

结果6个月或5年之后,外星人类学家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两个人要么相互攻击,要么同床异梦,形同陌路。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模特与一个插画家相爱,刚开始像童话故事里公主与王子。

可是好景不长,分手了。

模特恼怒:怎搞不懂他是怎么想的,甚至不知道他是怎么样一个人,我当初怎么瞎了眼那么喜欢他,还对他死心塌地。

林翔看到这里感觉其实反而很能理解双方,因为林翔也是有过很多经历的人。

林翔想起了一句很搞笑的话,女性对男性的评价:一直以为你会为我挡风遮雨,在一起后才发现,一辈子的风雨都是你带来的。

作者会得出一个结论性的部分:

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某种缺失,而因为年轻,还没有足够的智慧去领悟这一点。

其实林翔很清楚的知道这句话的正确性。因为自己也是因为年轻,没有智慧,也遇到了和上面例子相似的结果。

提到成长过程中的缺失,这个林翔也是理解的,尤其是学了心理咨询之后,林翔会觉得可能自己的一生都是在探索自己和他人称重过程中的缺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