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0章 冤家.荠菜(2 / 2)沼泽地的野百合首页

记得回国诉苦,告诉年迈的父亲,美国没有荠菜。

第二天,父亲天不亮就起来,买来了野生的荠菜,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挑选洗净,轻轻地用刀细切,在我起床以前,把馄饨包好。几乎天天如此!我吃到上飞机的那天早上,还没有吃饱。

家人都鼓动我在美国种荠菜,我叹气道,哎,别提了,我和荠菜没有缘。有个好朋友出主意道.下次回国,给你准备荠菜干,带一大包回去。我感动极了,“哇”地一声哭起来,心里怎么也搞不明白,这份痛苦为什么久久挥之不去?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想了十几年,如今,荠菜就在我的眼前。就是它呀,象征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丢失的岁月,还有对朋友和亲人的热爱······唉,冤家荠菜,功德无限!

夏华差不多吃了一个月的荠菜,每天至少吃一次。包馄饨和春卷炒肉丝,做汤羹,甚至拌上沙拉酱生吃。吃着吃着,眼睛潮湿了起来。

夏华要告诉所有爱我的亲友,尤其是作古的父亲,请他们放心我终于在美国吃到了荠菜。

夏华对着父亲的照片说,笑一笑,爸爸.看你的儿子吃得多欢畅!随之,大颗大颗的泪珠夺眶而出······

荠菜就是好吃.叶嫩不烂.经嚼添鲜,齿颊留香。咽下去的时候,仿佛时光错位,今昔相逢,心里觉得特别充实。

感恩节的时候,洛杉矶的老朋友新凤要来我这儿玩。她特爱吃.我们说好了去访问一个开餐馆的老朋友。夏华说,你一定要吃我做的荠菜馄饨。她说,现在洛杉矶的中国餐馆里到处都有供应,不稀奇了。夏华说,吃我做的,感觉不一样。她试了一个又一个,眼睛里闪着光彩,兴奋地说,嘿,是不一样,你的秘密在哪里?夏华笑着说.菜多一些,切得粗一些,嚼啊嚼,嚼到外婆桥······

我们到餐馆吃饭的时候,她再点荠菜馄饨。夏华悄声说,家里不是有么?你还没有吃够啊?她说,都是你,让我馋荠菜,想吃过瘾,夏华哈哈大笑,不知道自己是作了孽还是造了福?结果她只吃了两个荠菜馄饨,对我做了个不屑的眼神,好像在说:不合格,荠菜的价格比肉贵,餐馆做生意,肉多菜少,哪里懂得荠菜在游子心中的含义?

剩下的几天,本来,我们还要去其他的饭店,她却一反常态.说,哪里都不去了,我们吃荠菜。她是我的老乡和同龄人,几个馄饨下肚就活生生做了荠菜的俘虏。

夏华笑着说,晓霞啊,说起来我们真有点傻。如果不出国,失去的也一样失去,也许并不觉得遗憾。她却眼睛红了,默默地点头.说不出话来。

唉,荠菜!······嗨,荠菜!······

说明:

荠菜,鄂东叫“地菜”,贵州叫“雀雀菜”,青海叫“田儿菜”,福建叫“芥只菜”,江浙一带称“枕头菜”,广东叫“鸡翼菜”,广西则称“榄豉菜”,还有的叫做“鸡心菜”、“花田菜”、“菱角菜”。也有叫“护生草”,出家人用其茎作挑灯杖,可避蚊、蛾。古有记载:“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经·邶风·谷风》)。“荠味甘,人取其叶作菹及羹亦佳”(《尔雅》)。”上因问食品何物最珍?对曰: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臣只知荠汁为羹”(《玉壶诗话》,苏易简答宋太宗问)。《植物名实图考》也说:“今燕京岁首作之,呼为“翡翠羹',牛乳千酥,询无此色佳。”《秦时岁时记》载:“二月二,曲江拾菜极盛。”拾即采,拾菜即采荠菜。一些诗人对它有赞美。苏轼赞曰:“时绕麦田求野菜,强为僧舍煮山羹。”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君若知此味,则陆八珍皆可鄙厌也。”陆游赞曰:“手煮墙明荠,美若乳下肠。”《本草纲目》说:“荠菜弱,明目得肝。”清代郑板桥就有:“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清兴不辜诸酒伴,令人忘却异乡情。”

荠菜,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生叶旋叠,茎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每年春季开小白色花,属十字花科。基叶丛生,羽状分裂或不分裂,叶披毛茸,春季开白花,总状花序,角果内含多数种子。性喜温暖,且又耐寒,雪下亦能发青。生于山坡、菜地、田埂、路边、宅旁,全球分布,主产北温带,中国大部分地区田垅、地头、山野都有生长。初春采其嫩苗作食用。清明前后采带花的全草供药用。荠菜所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VC、胡萝卜素均高于一般蔬菜。荠菜可炒食、烧汤、做粥、煮饭、炒菜、为馅包饺子。可做荠菜豆腐羹、荠菜鱼圆汤、荠菜肉馄饨、荠莱肉馅汤圆、荠菜粥等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