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计夺临汾(1 / 2)三国:在下卫仲道首页

两日后,晨光熹微,汉军终于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介山。

此刻,卫籍站在山脚下,回望介山,心中思绪万千。

“闻喜,我迟早要杀回来!”

卫籍感叹一声,叫来徐晃,问道:

“公明,此刻我军身处何处?”

在大山中奔波了两日,卫籍早就迷失了方向,再加上他初来此世,对于河东山川地理的认知本身就只停留在地图上。

倒是徐晃,常年在河东征战剿匪,虽然效果不尽如人意,可对于河东的山川地势早已了如指掌。

徐晃看了看身后的巍峨大山,又眺望面前的汾水,思衬片刻,在舆图上点了点:

“司马,我等现在应处在介山之北的翼亭一带,从此地渡河,一天时间便能抵达临汾。”

徐晃说的自然是步卒的行军速度,若是骑卒的话,从翼亭至临汾不消半日即可抵达。

卫籍点了点头,思衬道:“既如此,我军便在此地渡河!”

徐晃想了想,点头说道:“末将这便去寻合适渡河之地!”

由于卫籍大军此刻完全消失在郭太视野中,自然不会去渡口渡河。

况且,此刻的渡口也必定有敌军驻守,不论敌军多寡,一旦出现在渡口也就暴露了行迹,故而卫籍只能在汾水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渡河。

徐晃自然也明白这些道理,他带人沿河而走,在汾水上下巡视一番,终于发现一处水流平缓,河水不足五丈宽的地方。

“司马,附近只有此地适合渡河!”

卫籍点了点头,这种事他自然是对徐晃深信不疑。

古代行军中渡河大抵只有两种方法,要么搭建浮桥要么搭吊桥。

卫籍此刻不在渡口,身边并无船只,自然无法搭建浮桥,只能利用绳索临时搭一座吊桥。

不多时,数名熟知水性的士卒先行渡河,在河对岸固定绳索。

紧接着,士卒砍伐树木,将手臂粗的树枝搭在绳索上,大军分批通过。

由于这个过程十分缓慢,先头部队渡过汾水后在河对岸警戒,防止发生意外。

卫籍看着大军井然有序的渡过汾水,心中惊奇,再次感叹古人之智慧。

这便是古语说的:

“逢山开路,遇水塔桥。”

……

就在卫籍率军悄无声息的渡过汾水之际,远在闻喜城的郭太却再次暴跳如雷。

原来仗还可以这么打!

这话不仅仅是徐晃想说的,此刻闻喜城里的郭太也有如此感想。

他着实没想到,重重包围下,还是让卫籍小儿跑了,就连于夫罗的骑兵也被耍的团团转。

郭太深知,卫籍率领残兵藏入深山,想在茫茫大山找到区区五千人马谈何容易。

可是若是放任卫籍在山中藏匿,万一在自己进攻安邑的过程中,卫籍从身后杀来,那便是腹背受敌。

可郭太转念一想,若是此刻退兵,且不说损兵折将,自己十万大军兵出白波谷,一路上人吃马嚼,消耗甚巨,堪堪占领的两座城池还不够弥补亏空,更别说他本次出兵的初衷是在河东大肆劫掠,壮大实力。

郭太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好在他知道卫籍仓皇从闻喜而逃,所携带的军粮并不多,于是,他只能不断的向介山附近增兵,企图围困卫籍。

而郭太则是按兵不动,在闻喜休整,待彻底击溃卫籍后便向安邑进攻。

……

渡过汾水的卫籍一刻不敢停留,加紧步伐向临汾行去,只因为他的军粮只剩下不足一日,若是再找不到补给,那这五千人就得杀马充饥了。

……

这日黄昏,天色将暗未暗之际。

卫籍命令士卒埋锅造饭,将仅剩的军粮全部吃完。

看着狼吞虎咽的士卒,倒是有几分楚霸王破釜沉舟的架势了。

卫籍苦笑一声,继而来到大军面前,深吸一口气,朗声说道:

“将士们,我等所携带的军粮已经消耗殆尽,诸位别想着活着渡过汾水,此刻,摆在诸位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卫籍伸出手比划着,一字一句的说道:

“要么攻占前方的临汾,进城休整,要么就在此地被饿死!”

汉军愣了愣,不知是谁起头,大喊一声:

“攻取临汾,誓不回头!”

紧接着,此起彼伏的声音响起。

“攻取临汾,誓不回头!”

“攻取临汾,誓不回头!”

……

卫籍的话点燃了这些士卒,将他们从原本绝望的心情中拉了回来。

大军趁着夕阳余晖,在山林间穿梭,不多时便至临汾城外,远远看去,临汾轮廓依稀可见。

大军在山林中待命,卫籍与徐晃则是带着数名亲兵,在山丘上眺望临汾的状况。

临汾毗邻白波谷,长久以来,频繁遭到白波的袭扰,故而此城历经数年的修筑,远比闻喜坚固,可以说此地乃是河东仅次于安邑的坚城。

况且此刻郭太正在闻喜鏖兵,临汾算是他的退路,郭太自然不会置之不理,城中尚有五千守军。

五千守军,加上坚固的城防工事,此刻这座河东重镇俨然已成为徐晃眼中不可逾越的天堑。

“司马,城中旌旗晃动,想来必是郭太留守之军,我军只有区区五千,焉能破城?”

这话不怪徐晃,须知在冷兵器时代,兵力相当的情况下,想要攻取一座坚固的城池本就是痴人说梦。

徐晃虽然是当世名将,可他也不敢说能够攻下这座城。

况且,想要强攻此类坚城,必须辅有大量的攻城器械。

虽说制作攻城器械本就是就地取材,可卫籍区区五千人,等他制好足以攻城的器械,这五千人早就饿死了。

卫籍看着下方城池,面色沉重,口中说道:“公明别急,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尽管卫籍定下奇袭临汾的计策,可当他真到了临汾城头,才发现自己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

临汾城坚池深,别说五千人,就是五万人在没有攻城器械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冲进去。

强攻无望,唯有智取!

“要不我军绕过临汾,直取白波谷?”

徐晃见卫籍久久不语,试探的说道。

“不行!”

“五千大军,想要绕过此城,需绕多远?”

“又怎能不被察觉?”

“那该如何是好?”

徐晃这会儿真的慌了神,别看他后世青史留名,可那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人都需要成长,此刻徐晃还远远达不到指挥千军,临阵面不改色的地步!

卫籍心中亦是十分焦急,大脑疯狂运转,猛然间,一个计划如同羚羊挂角般的在脑海中闪过。

“有了!”

卫籍面色潮红,激动的叫了一句,继而对徐晃说道:“公明,我军中可有白波军候?”

卫籍在大破杨奉之后,纳降了杨奉的近万大军,这里面不光有寻常士卒,也有一些中等军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