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二章 玻璃和理想(2 / 2)景泰铲屎官首页

玻璃的成功总算让王武长出一口气,倒不是因为有了玻璃就可以期望有了稳定的收入,把现金流续上,明代新产品的市场开发其实是个很缓慢的过程,即使王武马上能把玻璃的产能扩大很多倍,达到一年内至少足够给京师的老爷们,家家都装上玻璃窗户的水平。他想把货款都收回来,也至少需要半年左右,这还是他面子大,一般的京师贵人老爷不会他一个动辄杀人的臭游侠一般见识。

王武很高兴是因为是有了玻璃之后,至少可以逐渐开启大明手工业向大工场转变的时代,如果不算钢铁,玻璃行业是比较少见的从诞生这个行业开始,规模化工厂化就肯定比小作坊手工业要强多了的特殊产业。玻璃的理想生产状态也类似钢铁业的高炉,一旦开炉只要原材料供应的上,最好就不要停工,一年最多停工一次,供检查设备安全情况。

而且玻璃行业的发展可以刺激很多相关行业的进步,比如纯碱的化工生产行业或者天然碱的挖掘行业,比如专门为窗户玻璃配套的窗户行业。

王武的玻璃产品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缺乏玻璃生产后的硬化处理手段与相关的知识,虽然他知道可能存在某种更好的生产技术路线,但是他并不懂相关的知识,系统对他的帮助也到了极限,不可能凭空帮助他提高知识认知。

玻璃这个产品在古代运输起来可相当的不方便,尤其是在大明境内普遍缺乏硬化路面的现在,古代马车的颠簸程度可不是任何现代交通工具能比的。

假如王武现在想给南方几个长江流域的大明一线大城市,潜在的客户们送一批玻璃制品,即使不考虑运输成本,纯粹从尽量保证安全送达率的角度考虑。能走水路还是要尽量走水路,或许还能保证比较稳定的安全送达率。

如果走陆路,以中国南北主要城市之间的距离,道路交通条件之糟糕,如果想要确保玻璃产品没有大量碎在路上,其实真的挺不容易。

所以玻璃这个行业如果从尽快扩大产能,流通到全国的角度考虑。最好是产能可以在全国扩散开,在海边能直接生产食盐的优质盐场附近,建立纯碱的工业化生产,或者直接在内地有天然碱矿的产地附近,比如河南南阳的桐柏县就地建立玻璃工业。

现在的大明,名义上是有全国统一的市场,商税也才三十税一,3%左右。甚至后世有大明亡于商人交商税太少的梗,不过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大明的商人交给朝廷的商税或许很少,他们的真实交易成本可一点都不少,比如现在的大明的商人如果想要在任何一座城市经营贸易,一般都要通过牙行。因为大明官府为了管理方便,需要通过牙行来代征商税。

外来行商并不能在城市里自由销售运来的货物,必需通过持有牙帖的牙商来出售。牙行原本是中介人的角色,但是官府通过颁发牙帖等于是允许他们垄断了某些行业的贸易。

由于牙行往往是地方有力人士,少数一线大城市热门行业的牙人甚至可能有通天的关系。又有官方授予的“独家垄断权”,自然对行商竭尽盘剥之事。

开牙行本身并无资金,也无需周转资金。只要拿到代表垄断交易权的牙贴,牙商就可以强迫行商赊账放货给牙行,再由牙行批发出卖。强迫行商租用牙人的货仓,甚至故意拖延商人的资金周转时间,明明是容易销售的商货,故意拖延日久,迫使商人被迫支付不合理的高额牙佣中介费和仓库租金。

在运作中行商往往收不到货款或者拖欠日久。即使能够按时结款,往往也会打很大的折扣。古代商人对营商环境的吐槽,往往都是集中在牙行的存在,影响商人的资金周转和压货时间上,因为这些都是开口成本,没人事先能有相对合理的预期。

反倒是商税如果官府能做到该收多少就是多少,只要不明显影响商人的资金货物流通效率,商人有基本的闭口成本管理预期,商人反倒是能接受合理商税支出。

王武此行来到遵化,除了因为这里是他的门人赵九成负责管理,他可以安心进行钢铁行业各种技术方案改进的尝试之外,他想要多研发出几种适合当时推广的工业技术,从而孵化出一批工业化企业才是主要的目标,尤其是可以直接面向全国的几个相对富裕的大城市市场推广的技术。

此时的大明人均消费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上90%的人都挣扎在温饱线上。他们即使一辈子辛辛苦苦攒下些余钱,也要为家庭成员各种人生大事做储蓄,不可能消费的起王武尝试推广的高端技术商品。

而根据王武比较认同的一种后世网络观点,一般市民至少要平均收入水平在温饱线三倍以上,才会有相对充裕的余钱去消费市场中的非生存必需的商品,明显的促进整个社会的科技研发投入,刺激整个社会向复杂分工分化,形成各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并对外来新商品的推广难度明显降低。

而且最主要是,富裕地区的普通人和政府管理者一般不太会抵制技术创新,而传统的温饱线地区的政府管理者和普通人,他们对技术创新往往都会有疑虑,在思维方式上倾向于保守排斥新事物。

在王武看来,另一个世界里欧洲之所以成功崛起,除了欧洲率先发展出现代科学思想是一个重要原因,欧洲在发现新大陆之后,获得了一个美洲这样的巨大吸血包,总有欧洲主要国家保持在当时的富裕水平,吸引欧洲其他地区为相对富裕的地区提供各种手工业商品,然后繁荣的市场刺激欧洲社会分工的快速发展,导致生产力的快速进步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也就是王武把他非常认同的两位历史上有思想继承关系的思想巨擎观点的综合,细化分工带来专业化,专业化带来劳动效率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如果把欧洲对位换成大明,科学思想的问题,王武可以自己努力推广。

假设王武还能活40年,他给大明留下几百名真懂什么是科学,具备独立科学研究能力的专业研究者,几万名具备基本科学常识的高中生,上百万接受过为近代国家总体战而发明的普鲁士军操式教育的小学生。王武觉得不出太大意外他应该可以做到,也算留下了初步的科学思想火种。

之后他们如何发展进步,让社会继续前进,就是后人的责任了。至少什么甲申亡天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了。

但是如果王武想要做到更好,类似他前世的欧洲,让大明也保持一个相对长期稳定的经济繁荣,有长期稳定的内部和外部需求市场,不断促进大明的工业进步,就是必需的条件。

这个需求市场仅靠大明本土及周边大明的势力影响范围是做不到的,因为大明本土的人口太多了,上亿人口的逐渐工业化。需要的市场空间简直无穷无尽,全靠大明内部市场和大明周边的日本、朝鲜、东南亚、印度,甚至把美洲的殷人消费能力都算上,也是根本完全满足不了,还要继续想办法挖掘潜力。

至少王武并不想在生前身后,马上就面对他主导的工业化进程,必然要发生的惊天大暴雷。

真要暴雷起码也等到他死后几十年,免得一死就暴雷,导致锅全背他身上,后人可以幸运的无条件免责。

他需要整点他前世的历史中其实没有参照,全凭他自己脑洞大开设计出来的货币改革方案,把现实市场空间潜力不足的部分,用虚拟的信用部分先开拓出一定空间先弥补上。

至于他在虚拟信用空间挖的窟窿太大,导致后人面对的问题更大更棘手,他非常愿意相信后人的智慧可以解决一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