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谈判交锋(1 / 2)华娱从1997开始奋斗首页

七八十年代,那绝对是唱片公司处于绝对优势的时候。

那时候,台省给的是制作费,比如一张专辑,销售20万张,唱片公司可净赚近1000万新台币,给歌手的制作费是固定的,比如孙建平、黄乙玲的制作费是2万新台币。

后来为了竞争,除了制作费外,销售每张唱片分成5元版税,也就是10%的唱片分成。

同样的,也发生在香江。

BEYOND的唱片是80港币一张,卖出一张BEYOD可以分到8港币,同样也是10%的唱片分成。

到了内地,自然也促进内地唱片业的改革与发展。

1978年至今是内地流行音乐产业大发展的时期,目前出现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后至90年代初,产业萌芽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流行音乐地位得到极大改善,由‘靡靡之音’走向社会主流,一系列港台和欧美流行歌手走进大陆公众视野,产业重心向流行音乐倾斜,唱片公司体制开始萌芽。

第二阶段是90年代初到现在,产业链形成期,内地流行音乐唱片公司不断涌现,作品日益丰富,宝丽金、滚石等唱片公司纷纷在大陆布局,初步形成了唱片经济主导的产业环境,建立了从唱片公司选拔歌手制度和经济管理体系到唱片发行和唱片销售、版权授权以及目标明确的消费者市场的流行音乐传统产业链。

这里面也可以从内地唱片业的发展看出来。

内地唱片是在羊城迎来‘黄金十年’和‘94新生代’。1979年1月成立的太平洋影音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拥有整套国际先进水平、全新录音录像设备和音像制品生产线的印象企业,年生产能力3000万张,‘太平洋’推红了李谷伊、蒋大维、成方圆等歌坛影响深远的歌手。90年代开始又签约推出了甘平、李近、伊杨、火风、陈星等大批优秀歌手和发行量巨大的专辑。

同在羊城的中国唱片也不甘落后,在国内率先开始包装歌手,推出了林依伦、李春波、陈明等一批全国颇有影响力的歌手,其中《一封家书》、《小芳》、《快乐老家》等一批流行音乐风靡全国。

除此之外,便是新时代影音公司,提到唱片业,‘新时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毛柠、杨玉莹便是‘新时代’最早签约的歌手,他们的盒带发行量均超过百万,是名闻全国的‘金童玉女’。

从80年代开始,羊城就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发源地,它掀起了中国唱片业的鼎盛时期,成就了最早的一批流行歌手。在此之前,毫不夸张的说,全国90%以上的音像发行市场都被羊城的公司占据,而中国流行音乐大量的知名歌手也都集中在羊城。

而近些年,自从CD取代卡带后,盗版更加猖狂,CD不同于磁带,CD的数字格式翻录起来更加容易便捷。市场上一张正版CD需要四五十元,而一张盗版CD只需要10元,这对正版市场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目前内地的唱片公司,都是国营的,因为现在还不允许民营企业成立发行制作公司,哪怕实际上是个人创办,往往也是挂在某个国企旗下。

随着宝丽金、滚石等大型唱片公司加快进军内地市场,抢夺歌星,同样也把港台的唱片分成制度带到了内地,逼得内地唱片为了活下去,与这些港台唱片公司竞争,也不得不跟着采用唱片分成制度。

一开始,一张唱片分到几毛钱,很少很少,但是对于销量过百万的歌手而言,这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分成。

可是随着宝丽金、滚石等大型唱片公司加大抢人力度,目前内地市场上,甚至于有的歌手、艺人公司拿到10%的唱片分成了。

当然,能够拿到10%的唱片分成,已经是最为顶尖了。

这一类,不仅仅是歌手,还会是制作人、作曲、作词、演唱集于一身,足够出名的。

5%的唱片分成,李沫自然并不满意。

他不是知名歌手,更不是顶尖歌手。

可是秦曼华的工作室也是刚成立不到一年,同样也不是大型唱片公司。

“太少了,我制作一张专辑10首歌,都得花50万,自己还投入那么大精力创作,5%的唱片分成,我得亏死!”李沫摇了摇头道:“如果是这样,我还不如找家唱片公司,我再借一些钱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