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往事(2 / 2)伏波录首页

福伯走后,陈家旺和他联系的没以前那么多,但仍然十分亲近。陈家旺走出来仍像往常一样行礼打招呼,武长信热情的拍拍他肩膀,递过来一封信。

陈家旺拆开一看,信原来是母亲寄过来的,告诉他今年又和乡亲们到江边“收草”去了,望儿莫念。来信不长,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一片慈母心。

陈家旺心中又是难受又是挂念。母亲操劳惯了,不肯休息,还是像以前一样辛勤劳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看完信,陈家旺平复了一下心中的思绪,客套的向武长信致谢。武长信十分热情,和他谈起那时福伯、柳伯的事,又聊起府里其他人和事,不胜唏嘘感叹。

陈家旺心中一动,想到武长信待在霹雳堂的时间长了,或许知道邓敬华的事,便向他询问。

武长信微微一愣,连忙将陈家旺往房门口角落里拽了拽,又四处看了一圈,见周边无人,问道:“你打听这个干什么?”

邓敬华曾经叮嘱过陈家旺不要向外透露他拜师的种种情节,于是就编了个借口应付了过去。

武长信也没再深问,当下就把他知道的情况告诉陈家旺。他在霹雳堂有些年头了,平时又是个热闹人,肚子里有不少消息,倒也确实知道一些邓敬华的事。

邓敬华师兄弟其实一共有五人。大师兄最初并不是秦敬泉,而是另有其人,可惜在一场火药试验中不幸身亡。

大师兄去世后,排行老二的秦敬泉接过了担子。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吃了不少苦,也做了不少事。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掌门有意把自己的女儿,也就是莺梦的娘亲许配给秦敬泉。秦敬泉感激之余,更加要有所建树,于是成天忙于霹雳堂里里外外的事务,有时一出门就是很多天。

那时他们已经订了婚,但两人其实聚少离多。常年在家的,也只有她和邓敬华这个小师弟。

作为师姐,她很照顾这个年龄比大家小很多的小师弟。这本来正常不过,但天长日久,邓敬华渐渐生出了对她的依恋和爱慕之心。

从此邓敬华就一门心思要超过大师兄秦敬泉,不仅在声望、武功、火药上,方方面面各处都要超越大师兄。

邓敬华本来就天赋过人,时间不长果然被他闯出了名声,江湖人称“玉面阎王”。

取得了声名之后,邓敬华悄悄做了几次试探,不过都碰了壁。虽说师父和师姐都十分器重他,但秦敬泉的婚约依然稳定。

邓敬华失望之余,一心要做出个大的成就来给自己增光添彩。想来想去,决心研制出突破前人的新型火药。

不过当年大师兄出事后,掌门曾严令霹雳堂弟子要严守本份、循规蹈矩,不得私下研习火药,可是邓敬华已经顾不得这些了。

听到这里,陈家旺心中“咯噔”一下,暗叫不妙。邓敬华的伤摆在那,此后的结局不问可知。

陈家旺心中一阵伤感,默然无语。怪不得邓敬华对掌门师兄语多不敬,怪不得他要长年戴上面具,怪不得他离群独居,怪不得他冷漠不问俗事…,原来皆有原因。

陈家旺同情之余,心中亦有迷茫。

假使四师父最终成功了,事情就会如他所愿吗?众人笑,必有一人哭;满堂饮酒者,一人独向隅。牵涉到情字,则其中的孰对孰错、孰是孰非,谁又能说的清楚、理的明白?

“后来出事了,邓师父成了残疾,这才死了心。不过你看现在他对莺梦尤其疼爱,简直比做爹的还要爱护。”

说到这,武长信有些心不在焉,拍了拍陈家旺的肩头道:“关于这事真真假假的传言多着呢,改天再说吧,你武叔还有事。”

他嘴上说有事,却并没有走,反而凑近了道:“大侄子,刚才说的这些事呢,犯忌。除了你武叔,还真没几个人知道,知道了也没人敢说。你是我的好侄子,我才告诉你的,要是别人,我才不担这个风险的。”

陈家旺道:“武叔放心,这其中的利害,你不叮嘱我也明白。”

他再次感谢武长信专程跑这一趟来送信,并拱手行礼准备送武长信出门。

武长信原地没动,搓搓手干笑两声,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信件一般是门房送过来的,并不是武长信的事,看来他是另外有事而来。陈家旺道:“武叔不要见外,如果有事尽请吩咐。”

武长信现出一副为难的神情,哼嗤了半天方才道:“大侄子,你武叔手头最近有点紧,能不能借点银子?我很快就还你。”

陈家旺存了些银两,本来是准备在年前寄回家的,闻言即道:“别客气,武叔需要多少?”

“二十两如何?要不然…十五两也成。我是没把大侄子当成外人,要不然不会开这个口的…。”

十五两可算是一个很大数目了,陈家旺暗暗吃了一惊。在这之前,秦敬泉曾因烹制“黄泥拱笋”而赏赐了一大笔银子,自己将其中的一大半给了武长信,这才不到一年时间。而且武长信在府上做厨子,收入本就不低,现在一开口就是十五两,看来遇到了难处。

陈家旺怕引起武长信的难堪,没再多问,一口应允下来,并当场到账房支取了十五两银子交给武长信。武长信不住口的感谢,起劲夸陈家旺的好。

收到母亲的来信,陈家旺也不准备回去过年了。而且年后很快就是“春闱大试”,如果真像传言所说要替莺梦选婿,一旦她名分定下来,则多有不便。在这之前能多瞧两眼那也是好的,最好能将她刻在心头,即便一颗心刻的千疮百孔,那才是最好不过。

---------

注: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书堂取名“止止堂”。有人说这是出自《庄子》中“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的典故,表示他谦仰自持,在虚静之中获得吉祥的意思;也有人说“止止”按周易卦意为“刚健而不妄行”,表明他自剖心迹,虽任统军要职,亦谨言慎行的意思。然后世之人多揣测之语,焉知戚大将军和“止止道人”这段渊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