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块一条的手机铃声,贡献了上百亿的现金流。
在90年代,最早的手机铃声跟普通电话机一样,“叮铃叮铃”的响铃,只有一个简单的音阶。
2000年前后,有手机厂家发布了拥有4个音阶铃声的手机,称为4和弦的手机。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各大手机厂商从4、8、16、24、32、64、128和弦手机不断涌现。
手机厂商开始了一场和弦铃声的军备竞赛。
那个架势跟10年后的手机拍照像素竞赛一模一样。
从16和弦开始,手机铃声基本能演奏出歌曲。
早期的手机设计没有考虑音乐外放,16和弦铃声已经惊为天人。
有需求自然就会形成市场。
许多网站开始提供歌曲的和弦铃声下载服务。
走在2002年的街头,
手机铃声响起来的是“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或者“我承认都是月亮惹的祸……”的歌曲铃声。
那你绝对是整条街上最靓的崽,能够吸引无数羡慕的目光。
什么手机静音?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就算没人打电话,都得设置个闹钟,时不时的让手机响一响。
这可是,五千以上的旗舰手机才会具备的超炫功能。
从杀马特少年到职场白骨精,都对个性化的音乐铃声有极强烈的需求。
拥有一个酷炫的手机铃声,可比二十年后最新款iPhone更加吸引人眼球。
2002年,夏新A8成为最早的国产爆款旗舰手机,售价5000块卖到了断货。
卖点就是16和弦铃声和震动旋转跳舞的功能。
没什么高科技功能。
就是纯炫耀。
凭借这款手机,夏新电子直接赚了几十亿,一跃成为了国货之光。
可以说是国潮鼻祖。
由此可以想象,手机用户对铃声的需求。
所有网站都在卖手机铃声,一首铃声价格通常在2-5元。
在移动支付还没有上线的年代,这种小额收费只能通过运营商的计费系统进行收费。
新浪、网易、搜胡、企鹅等诸多互联网公司,就这样被运营商狠狠地奶了两年,才从纳斯达克泡沫低谷中缓了过来。
不过好日子并不长久。
刚开始运营商的抽成大约在15%,85%归互联网公司。
后来运营商想想,这比例太不公平。
我们运营商,计费、投诉、退费等脏活累活都是我们干,凭什么大头都被SP赚走?
于是将分成比例从15%调整到30%,直接导致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营业收入断崖式下跌。
凭心而论,比起后世苹果、谷歌的应用商店上架就要抽成30%。
运营商收取30%并不算太高。
但是吃惯了甜头的股东们不管啊。
凭什么去年15%,今年30%。
无奈,这个时代,运营商是真·爸爸。
儿子们是拧不过爸爸的大腿。
你不同意,直接下架。
行业术语叫做,关闭支付渠道。
在支付宝还没有几个用户的时代,没有运营商的支付渠道,想给你钱都没法给。
总不能为两块钱跑去银行转账吧。
儿子们……
呸呸呸,各互联网公司拗不过运营商爸爸的大腿,又面临来自股东的巨大压力。
不过,企鹅的最大坏消息还不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