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忠庙?治理天下?”听到冯智彧的解释,李世民愣了一下。
其实不是李世民理解不了,而是时代有所不同。
其实在唐以前文武是不分家的,很多的官员都属于是那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
李靖、徐世绩、柴绍,甚至就连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曾经随李世民征战天下。
举个例子,房玄龄在隋朝时期的官职是羽骑尉。
所以,李世民对于冯智彧这种将文臣单拎出来的做法一时之间无法理解。
……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冯智彧笑笑,开始解释。
“英烈祠虽然能够收拢人心,但也只是将士,像虞世南、孔颖达这种大儒就没有了进入英烈祠的机会。”
“英烈祠一旦建成,将士们就有了此生都为之奋斗的目标,英烈祠对于他们来说将属于终身都为之奋斗的最高殿堂。”
“可儒生们就没有这种目标。”
“所以就有了这显忠庙?”李世民有些理解了。
“嗯。”冯智彧点点头,继续解释。
“历史上其实也有很多不上战场,只是凭借智谋就能让天下安定,虽不说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但最起码是让王朝富饶了起来,或者是让王朝朝着富饶的方向发展了。”
“比如商鞅,他的变法虽然在现在看来有很多值得诟病的地方,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的变法为先秦一统天下提供了基础。”
“比如董仲舒,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想法虽然弊端不少,但大汉的强大也有着他的一份力量。”
“再比如汉使张骞,虽然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他没能完成,但却连通了西域,让商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甚至就连现在我们大唐都仍旧深受其恩。”
“甚至,像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成《史记》,也可以考虑将其放入显忠庙中供奉。”
……
看着侃侃而谈的冯智彧,李世民明悟了。
其实在冯智彧刚说的时候他就大概明白冯智彧的想法是什么,只是在冯智彧解释之后他的理解就更加清楚了。
说白了,英烈祠只能在立国、平乱和开拓这种战争方面显现出作用,但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文治武功缺一不可。
甚至,文治要远远大于武功。
原因也很简单,战争不是年年都有的,甚至只要大唐强大到了一定的地步,四方诸夷自会臣服,有可能都不需要战争。
但是治理天下却是年年都要、月月都要、天天都要进行的一件事。
相比之下,治天下要比打天下更重要。
当然了,这二者你不能说孰轻孰重,毕竟没有打天下哪来的治天下?没有治天下,打下来的天下怎么保留的住?
……
“那依你之言,辅机、玄龄和克明都可以进了?”李世民突然脑子一抽。
……
冯智彧很是无语地看着李世民,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