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天行不是正式的道家弟子,可十五年的朝夕相处,云鹤眼看着天行从啼哭婴儿,一点点长成个英武的壮小伙子,其间倾尽了自己的满腔心血和殷殷期望,如今要一朝分离,且自己已是垂垂暮年,而天行小小年纪却要独闯乱世,恐怕此一别即成永诀,又如何能毫不伤怀呢?
清明节快要到了,这是两人商量好的,等清明节为虚静打了蘸仪之后,天行就要启程。
启程前的那个夜晚,是天行永生难忘的夜晚。昏黄的烛灯下,白眉银发的云鹤真的像是那画上驾鹤飞天的仙人。只要看到他云淡风轻的样子,天行的心就格外平和,好像他真的有仙气渡给自己,能让自己置身于红尘之外,隔绝了一切的烦恼忧惧。此时,他真的有种冲动,想要留下来,永远守在他的身边。
天行眼中的依恋,云鹤看得明明白白,他微笑着说:”天行,你备的那些木柴和干货都够我一年的用度了。难道太师父都老得动不得手脚了吗?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好孩子,别担心。云聚云散,皆是自然。“
天行定定地看着云鹤,”扑通“跪下来恭敬地磕了三个头,抬起头,眼中已噙着泪,尽力用平稳的语调说:”太师父,您多保重!天行一定快去快回,运气好的话,说不准那些柴还没烧完,我就回来了。“
云鹤微微一笑,上前俯身扶起天行,说:”天行,你长大了,快和太师父一边高了。等你回来,太师父怕是要仰着头看你了。你的行装都收拾好了?“
天行点点头,应了声:”嗯,收拾好了。“
云鹤转身取来一个小布包,递给天行说:”这里面是些散碎银子和一些银元,未必够用,只能靠你自己了。至于是否要回来,何时回来,全凭你的心。如果真的厌恶外面的世道,那就回来。不过,天行,当初你师父不让你皈依道教也是一番苦心。他想让你长大经历了世事之后,自己选择你自己的人生。你不是道士,下山后,不必守道家的规矩。也不必顾念我。相比起山下的乱世,这里已是方外净土了。倒是你,孤身一人,跋涉千里,其间必有不少磨难,太师父也帮不了你呀!你自己要多加小心,遇事沉住气,莫要意气用事。“
天行点点头,迅速抹干快要溢出的泪水,说:”太师父,天行知道了。我的名字是太师父起的,意思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一定不辜负太师父的期望,纵然是乱世,也要做个自强不息的君子!“
太师父温和地笑了,说:”天行,太师父信你!“说着又拿出一本线装的小册子,递给天行说:”天行,这个,你留着吧,当个念想。“
天行接过来一看,鼻子一酸,只见封面上写着三个字”道德经“,只是字体颇为幼稚,认得是自己六岁那年,太师父教他”道德经“,讲一句,就让他写下来一句,花了三个多月的功夫,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本手抄道德经,虽然之后他不知又抄了多少本,可这第一本经书上,不仅有太师父写的注,最后一页上,还有师父亲笔题写的天行于民国六年手抄道德经,这本书上有着师徒三人的印记啊,让天行一时心绪难平,感慨良多。
云鹤道长拍了拍天行的肩,平和地说:”聚散随缘,不可强求。山下的世界,或花团锦簇,如烈火烹油,或刀光剑影,似人间地狱,不论你遇到什么,都要记住,凡事不可背道而驰,否则,终将镜花水月,徒劳一场。只要大道在心,就会冲破迷雾,清净坦荡。“
天行品味着太师父的叮嘱,捧着那本道德经,回屋认真地用油纸包好放入行囊。这一夜,辗转无眠。
次日清晨,天行如往常一样,打了太极,清扫庭院,和太师父用过早饭,天行背上行囊来到正殿,拱手作揖参拜正中的三清神像。突然一声”当“的脆响,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从神像上掉落,在神案上一弹,径直飞向天行。天行伸手一抄,很轻易地将那东西抓住,伸掌一看,手心上是一个比银元略大但却厚得很多的铁片,上面刻着阴阳太极图,两极的圆点却是镂空的。天行认得,这是太上老君手上老君扇中央镶嵌着的太极玄铁。
天行微微发怔,一旁的太师父走过来拿起太极玄铁,抬头看了看太上老君像,微笑着对天行说:”天行,看来此物与你有缘。你等等。“说完径自往东厢房去了,不一会儿回来,手里拿着的太极玄铁已穿上了一根黑绳。云鹤将黑绳系在天行的脖子上,又说:”既然它要跟着你,你们就作个伴吧。“
天行摸了摸项上的玄铁,无限留恋地看着云鹤道长,一时哽咽难言。
云鹤拍了拍天行的肩头,温和地说:”孩子,去吧。不出去走走,你如何能懂得天地之广博,大道之玄妙。路上小心,去吧。“
天行含泪跪下,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哽咽着说:”太师父,您要多保重!天行去了。“站起来,深深凝望了太师父一眼,转身大步而去。出了院门,返身将院门缓缓关上。
从此,一个世界离他远去,另一个世界正对他敞开着大门。天行大步流星地走在下山的路上,对即将面对的未知,既有着忐忑不安,更多的是一种探求的渴望和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