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复听着大臣们的激烈争论,心中权衡着利弊。
江革提出的“工商皆本”概念虽然冲击着传统观念,但如今贸易收入锐减的困境又亟待解决。
嬴复深知这是一个关乎大秦经济命脉的重大决策,必须慎重对待。
最终,嬴复缓缓开口。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在朝堂上回荡:“朕以为江革之言虽新,却也有几分道理。如今丝绸之路被断,贸易受损,朕同意放开一点对商人的限制,然此限制不可大开,只能稍作松动。”
嬴复的决定让朝堂上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对于那些保守的大臣来说,秦皇没有完全采纳江革的激进建议,算是守住了传统的底线;而对于江革等有新思想的大臣而言,秦皇能做出这样的让步,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于是,大秦开始按照嬴复的旨意,对商人的限制稍稍放宽。一些原本繁琐的经商禁令被简化,商人在某些行业的经营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比如,在大秦境内的长途贩运货物方面,商人不再需要经过层层关卡的严苛审查和缴纳赋税,只需在关卡缴纳一定的赋税,严苛审查变的宽松了一些……
然而,这放开的限制确实很少。商人想要扩大经营规模,仍然面临诸多掣肘。例如,在开设新的店铺或者工坊时,依然需要向官府报备详细的经营计划,并且官府有权根据当地的情况决定是否批准……
尽管如此,这小小的改变还是在大秦的商业领域激起了一丝涟漪。一些嗅觉敏锐的商人开始尝试拓展业务,他们重新规划贸易路线,挖掘新的商品资源。
大秦境内的贸易,如同初春解冻的小溪,开始缓缓流淌起来,虽然流量不大,却有了新的生机……
河南之地,近二十年来一直沐浴在太平的阳光之下。
这片土地仿佛受到上天的眷顾,没有遭受战火的肆虐,没有经历流民的纷扰。百姓们安居乐业,土地被精心耕种,工坊如春笋般建立起来。中原河南,逐渐崛起成为了大秦的经济重心。
在大秦,关中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帝国的重心所在,那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大秦的政治与文化中心。
然而,秦皇嬴复如今不得不承认,河南之地展现出的繁荣景象丝毫不逊于关中。
河南的土地肥沃,广袤的平原上,农作物产量极为可观。而且,随着商贸的发展,河南的交通枢纽地位愈发凸显。众多的商路在此汇聚,来自各地的商人们带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在这里交易。
河南的城镇中,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从精美的丝绸到坚固的铁器,从珍稀的香料到精致的瓷器,应有尽有。酒馆里坐满了行商之人,他们高谈阔论着各地的商机与奇闻轶事。
与关中相比,隐隐之间,河南似乎还要更加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