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血案:漕渠骨殖(1 / 2)风云乱——乱世桃花逆水流首页

霜华很快托人把宫里的情况向外面的若昭一五一十的汇报,若昭知道宫里的艰难,嘱咐霜华照顾好青绾。好在向来冷漠的皇上对沈青绾也多有宠幸,好东西倒不少,青绾在宫里也过得不算艰苦。

将沈青绾安插进宫之后,若昭坐着软轿沿着长安城的漕渠从金光门向东经过群贤坊和西市北部,这条长安城内的水渠是前几朝的京兆尹为解决西市木材的运输问题主持修建的。后来至承光年间,当时还是京兆尹的杜松为了解决宫内薪炭的运输和供水问题,在此基础上将槽渠由西市向东北开凿,向东流经光德、通义、开化几坊,至开化坊荐福寺东街,又沿皇城东边的景风和延喜两门,再向北流入西内苑。

若昭撩开轿帘,冷笑着对雪澜道:“重新整修漕渠,方便了宫里的用炭用水,这也算是杜松在任上的一大功绩吧。”

雪澜面无表情地点点头,“是啊,踏着人血的功绩……”

走到光德坊的时候若昭一眼扫到了紧紧闭着的晋王府的大门,她的表情似乎变得幽微难言,过了许久才道:“差点忘了京城里还有一个晋王爷了。”

晋王李若昱,当今圣上之八弟,今年三十有五,生母是当年静帝的敏妃薛婧,安和元年十一月静帝李从僖驾崩后,他自太原回京奔丧为北燕阻隔,在离石一役中嫡系太原军全军覆没,李若昱孤身逃至长安,敏妃自尽。至此之后也闭门不出谢绝见客了。

和凉王李若昊不同,若昭对这个哥哥实在了解甚少。她一开始就不清楚安和元年李若昱回京究竟是纯粹奔丧还是有夺嫡之意,她更不明白凉王李若昊都差点难逃一死,为何陈太后的死对头敏妃之子还能安然活着。她创立风波庄之后派人调查过晋王府,且不说晋王府几乎无人出入,就是诸如血魂血魄两大暗卫进去打探,也什么都没有探听到。因为摸不清晋王府的底,若昭不敢擅动,久而久之竟然就搁置下来。如今看到大门紧闭了十一年的晋王府,竟然让她的心跳漏了一拍。

“殿下?”雪澜看若昭脸色不太好,试探着问道。

“没事。”若昭忧心忡忡地看了一眼逐渐消失在视线中的晋王府,放下了轿帘,“对了阿澜姐,你确定当年荐福寺血案留下的遗迹就在这附近?”

雪澜眼中满是恨意,“不会错的。”

若昭点了点头,闭上眼道:“好,现在万事俱备,就剩一场暴风雨了。”

就像应了若昭的话一样,之后的三天长安城中闷热异常,到了午后一场暴雨倾盆而下,黑云压城,白昼如昏,暴雨直至傍晚方才停止。

就在那一天傍晚,漕渠荐福寺渠段决口,好在由于下雨荐福寺并无香客,只有几个主持,加之撤离及时并无人员伤亡。但是,荐福寺渠段决口,泥沙淤积之下冲出了几十具白骨。

京兆尹的杜桓看到得知这个情况吓得面无血色,他当即下令派出捕快封锁现场,自己一个人则冒着大雨偷偷溜进工部尚书他的亲哥哥杜松家中。一进工部尚书的家门,他惊魂未定道:“兄长不好了,漕渠决口,冲出了几十具白骨……荐福寺出事了。”

杜松脸色苍白,“不可能啊……事情都过去二十年了……”

杜桓擦了擦头上的不知道是汗水还是雨水的东西,“已经叫人给围住了,应该不会有其他人发现,哥哥我们现在怎么办?”

杜松团团转了几圈,焦虑许久才道,“趁没有人注意,赶紧把这些东西都埋回去。”

杜桓赶紧唯唯诺诺道,“知道了知道了,我现在就去办。”

但是杜桓没有注意到的是,是发现这些白骨的报案人。

刑部尚书杨文珽,出了名的老骨头。

说来这件事也很巧,刑部尚书杨老骨头就住在开化坊。弘农杨氏也是百年望族了,在百年前也是一等一的高门,虽然现在难以和华阴陈氏兰陵萧氏之流相提并论,但当年“四世三公”的文脉尚存,如今刑部尚书已过世的兄长杨文琏曾任太子太傅,教过李若旸李若旻一干皇子读书刑部尚书杨文珽三朝老臣,在刑部兢兢业业干了十几年。凭着祖先的功业和如今的功劳,杨家宅院的地段不错,开门就是漕渠沿河的好风景,顺带周围还有荐福寺这样的香火圣地。

然后……杨老爷子晚饭后在庭院里一边赏雨一边悠闲散步的时候,就听到他家小厮匆匆忙忙禀告说大水冲毁了河堤,水漫过来了,跟着飘过来的还有几十具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