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闻香识臭(中)(1 / 2)在大唐窃国的日子首页

玊玉恶狠狠地看着他。

半晌之后她莞尔一笑:“这位善人,你有大凶之兆,而且祸就在今晚,可能会性命不保。”

王守善瞪大了眼睛,背脊一阵阵发凉,但转念一想他就明了了,这丫头是在吓唬他呢。

“那敢问道长,可有破解之法?”他笑嘻嘻得问,全没将她的话当回事。

“少胡言乱语,言多必失懂么?”

“我还能失什么啊。”他无所谓得笑着,除了烂命一条他一无所有,就身上一个金饼还值点钱。

她忽然站了起来,看样子是打算往回走,王守善这才有点急了,他可不想一个人处理那个小鬼。

“对不住,对不住,道长我知错了。”

“你这人怎么这样。”见王守善打躬作揖,玊玉却并没有消气,不装男声时她的声音有些尖利,像某种鸟的叫声。

“我怎么了?”

“活像游手闲汉,没个正人样。”

女道士脸皮薄,说不出难听的骂人话,王守善得意得笑了起来,义父说果然的没错,人不要脸天下无敌,为了面子而活是很累的。

“道长,我错了,下次再也不敢了。”他毫无诚信得道歉,视线偷偷地往后厨飘,怎么还不送来?

毕罗是一种手抓饭,不过传到关中之后发生了改变,它跟汉人吃的大肉夹馍很像。

以羊肉毕罗为例,先将煮熟的粟米混合了羊肉汤泡着,等浸透了味再捞起来,跟没浸过的白米或者粟米混合,把羊腿肉撕成条,撒上盐、蒜后放进事先烤好的面皮里,这样食客就可以一边走一边吃了。

就跟胡人看不惯汉人吃大肉一样,汉人也很看不惯胡人以手抓饭,到了毕罗店里汉人还是习惯以箸匕食之,于是不知道是谁想出了这个办法,用藤纸包着毕罗的面皮就可以不用以手抓饭又尝到抓饭的鲜美,而且中原人习惯吃面食,可谓两全其美。

莲花白自大食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原,一年四季都可种植食用,因菜叶全部展开状如莲花而得了莲花白、天花的称呼。

做天花毕罗的时候先将莲花白切丝之后用水一烫就熟了,再与鸡蛋和其他新鲜时蔬一起混合,放进面皮里就算做好了。

除了做毕罗,华人也有用天花做牢丸,过节的时候很多人家都会准备。

也许是因为想得太入神,他浑然没察觉玊玉越来越气愤的眼神,等他发现她的异样时,心中直呼不好。

“嘴上虽然认错,可心里却想着再犯,你这种人贫道可没少见。”

“那道长想怎么样?”王守善一脸嬉皮笑脸,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丫头还能如何?

玊玉冷着脸从随身的布袋里翻出一块品质不怎么样的玉,将它递给了王守善。

“你敢把它捏碎么?”她面无表情得说,王守善看着掌心中的这块玉片,它很薄,几乎是透明的,可是拿在手里很凉,而且有股难闻的怪味。

玉片上刻着一些很小的字,可是并不是汉字,也不是粟特文或者大食文,更像是某种不认识的符号。

“这该不是从哪位汉王身上扒下来的吧。”王守善拿着玉在手里端详,金缕玉衣在汉代流行了一段时间,那些王公贵族相信玉能寒尸,能保其尸体不朽,并使用九窍器塞其九窍。然而如此费尽苦心却适得其反,由于金缕玉衣价格昂贵招来了很多盗墓贼光顾,三国时还有曹操设立摸金校尉以资军需,长安附近的坟丘基本都已经被挖过了。

隋末时就更乱了套,高祖李渊骑马路过那些被刨开的坟丘时有感而发,临终时留下“务从俭约”的要求,当时李世民本打算按照刘邦墓的标准来修建陵园,后大臣谏言汉王墓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还引来盗墓贼,最终李世民才同意让李渊以汉光帝的标准下葬。

即便当时为了制作制作玉衣耗资巨大可是如今已经毫无价值,那些小小的玉片再不能雕琢成器,盗墓贼扯开了玉衣,将金线给抽了出来,玉片则留在了坟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