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非议(1 / 2)我是大圣师首页

从哪里学来的?难道让刘昌郝拿出手机给方波看。看到刘昌郝露出为难表情,方波知趣,说:“吾不问,吾不问。”

刘昌郝不戒意呢能答,戒意呢能不答,实际也是一个牙人的基本操守,他换了另一个问题:“刘小郎,汝之意,月季水插胜于旱插,接头又胜于水插?”

“亦不准确,其各有优劣,不言接头,只言旱插与水插,旱插虽劣于水插,然亦有其长处。与扦插相比,月季接头易壮苗,出苗快,易培育良种及树月,然其更挑剔,难度亦远胜于牡丹嫁接。”

“树月?”

“以一些特殊蔷薇花树为其砧木嫁接,若活,大者能开百余朵花,艳丽不可方物。”

“刘小郎,汝可培育矣,成矣,其价必不菲也。”

“二郎,今岁吾岂有空闲?且吾还欲读书,”刘昌郝摇了摇头说。若是自己培育出来,肯定能卖一个好价钱。然而树状月季与牡丹不同,这是自家没名气的,若是有名气,那怕秋后嫁接,春天便能卖钱,还能卖一个好价钱。

树状月季即便培育出来,头一年是小株,只能开几朵十几朵花,也不大好看,最少培育好几年,渐渐变成大株,不提一百多朵花,能开几十朵花,那才能卖出好价钱。

还有嫁接时会十分地麻烦,一是孽芽,二是砧木,不是什么蔷薇都能做砧木的,适合做月季砧木的蔷薇,刘昌郝很怀疑能不能在开封府地界找得到。

方波不作声了。

唐朝文人地位也就那样,到了宋朝,文人地位越来越高。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正常人的观点,种花种瓜只是谋生的权宜之举,与读书相比,它只能摆在次要的地位!

这种水插,方波都吓着了,况且是刘梁村的人,一起过来看热闹,议论纷纷,有人直接在背下里说刘昌郝是败家子。

听得多了,刘昌郝大娘娘沈氏也担起心:“昌郝能种好花?”

梁三元嗡声嗡气道:“吾听几牙人与之言,牙人似也不及,吾不忧月季,乃忧牡丹。”

月季若不考虑牙人的抽解,顶天了不过三四十贯钱,刘昌郝也没有将它当一回事,而是用来植棘墙的。即便插不活,对刘家影响不大。然而牡丹接不活,那就不是小损失。

“汝也勿用担心,明山家遭此大难亦非坏事,昌郝似比以前开窍许多,也知世务轻重。吾观其与牙人、店东交流,极是老成稳重。”

“若此,则善。”

青年时代,梁三元与刘昌郝父亲刘明山也是好发小,也胜于刘昌郝前身与梁小乙的友情。鲁氏植桑,刘四根聪明,再三过来请教。轮到梁三元是反过来的,梁三元不好意思问鲁氏,刘明山便手把手地教他,这才植起八亩多桑园子。当然,梁三元对刘明山也不差,前几年,刘梁村与孙岭村为黑水河发生PK,两个村子的人打红了眼。

孙岭村一个夯货拿起锄头就往刘明山脑袋上凿,那能凿么,幸好梁三元看到,抬起胳膊挡了一下,刘明山才没有出事,然而因为这一档,梁三元挂了重彩,好几月后胳膊伤势才康愈。别看刘昌郝父亲去世,两家情谊还在,整个村子最不想刘家出事的,不是刘昌郝四爷爷与几个叔伯,而是梁三元一家!

梁三元又说:“鲁婶子回来,挖塘,植桑,开窑,植树,村子亦是议论纷纷,然呢?牡丹价贵,让吾咂舌。”

梁三元回来就说了,他知道牡丹贵,但这个贵,在原来的脑海里也不过几十文钱,百文钱撑死了,随刘昌郝去了一趟京城,才知道不是几十文钱,有的一个小接头便值好几贯钱。刘昌郝要买大株牡丹,那个李店主说只能买到次等名种,并且仅是十年左右的大株,非是真正长了好几十年的大株,即便如此,李店主估计一株也要近十贯,好买一头壮牛。

“若如吾等想象,便能种好,岂能昂贵?或如月季,吾村亦有,又小又丑,李家店内方谓月季,故载培方法,远非吾等所知之。”

刘昌郝与李店主交流时,梁三元也在边上听着,不仅扦插,按照李店主的说法,浇灌、嫁接、施肥、催花、修剪,都分别有许多繁琐的法门,所以李家花店里的月季一朵有刘梁村月季的两三个大,而且更漂亮,当然,价格更漂亮。

“吾村封闭,村民见识短。”

不是刘昌郝胡来,是刘梁村人没见识。

为什么刘昌郝一心想将自家的亲人稳住,村子里怎么说不要紧,自家的亲人不能乱掉,自家人都乱掉了,十家客户会持着什么心态,还能干好活?不过让他想到了鞭炮,又增加了更多信心。

中秋重阳这批就算了,除夕的那批鞭炮定会挣不少钱,只要在挣钱,几个亲近的人就不会担心,客户也能安心。

接着再来。

方波又送来一批插穗,这次同时送来了大株芍药。

按照朱三的说法,京城一带能列入上中品的芍药一共有十四种,方波在李氏花行帮助下,一共替刘昌郝弄来九种,161棵大株。

刘昌郝先是安排插穗的人手,然后到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