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安西调动一千石的粮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所幸为维持难民在刚迁进疏勒时郭昕曾下令将大量的库粮调往疏勒,这些粮食在安置完成之后还剩很多,正好可以用于对桑吉耶西的援助。
郑据走在疏勒的街道上看着这座逐渐恢复元气的城池,一些通过卡拉库尔来到西域的走私商人贪婪的寻觅着赚钱的良机,他们跟新居民们商讨着一尺布匹换几升米,大多不是安西官定的价格。
不过这也没办法的事情,安史之乱之后唐代许多地区民间商品交易已经恢复以物易物了,而且根据太平广记载这个时代即使可以用钱买粮食,也需要五十钱才能买到一斗米,若是贞观政要中载在贞观年间,则只需要三钱就可以买到一斗米。
安西都护府所铸造的钱币多是用来分发给官吏士兵,这些钱币多是用来让他们去购买安西自己的官办粮店购买东西,同时普通平民想要购买官粮则需要卖物品给官吏士兵以换取安西建中钱,亦或是给官府打短工挣钱。
官办的粮店在安西一直取到一个维稳的作用,他里面的粮价完全不受市场上的粮价波动影响,而是根据郭昕下发的政策来调整,比如疏勒迁民,那么跟着开设在疏勒的粮食就会适当的降价,龟兹出现大量的灾民,粮店就会赈济灾民,同时也开始接受以物易物的形式。当然若是比较和平的城池,比如姑墨,那里的粮价就比市场价高一点,以此来鼓励官员士兵将钱花在其他地方,使得安西的钱币流通。
总的来说,安西的官办粮店完全是一个郭昕的政策产物,是用来维稳的,而它的存在则依赖于安西的税收,所以当今年的税收不尽如人意的时候,粮价也随着涨到七十钱一斗,而即使如此,也比那些商人卖的粮便宜的多。
当郑据来到官办粮店前的时候,店铺前已经排起长队,许多新迁的居民拿着钱袋焦急的等待着买粮回去开锅,话语中所聊的,都是今年如何如何不景气之类的话。
在买粮队伍不远处还有一条队伍,那是进典当铺典当物品换钱的。
恩,也是官办的。
镇守使亲自过来调粮,同时手上还拿着郭昕的手谕,负责粮店的官员自然不敢怠慢,赶紧对着身边的小伙计说道:“大牛,今天不卖了,去把牌子换上。”
那名为大牛的少年闻声拿起一块打烊的牌子挂到店前,同时跟前来买米的平民说:“没米了,没米了,去别处买吧!”
“那里米不还多得是吗?”有一个人不服地说道。
“被征用了,不卖。”大牛回道。
“欸走吧走吧。”排队的众人四散而去。没有办法买官办的便宜米,这些人只能选择去买那些贵的米。
粮店的官员从各地运来的储备粮中运出一千石出来,交给郑据所带的将士。
看着已经快要见空的粮仓,郑据默然无语,两千石可以调用的粮食虽然肯定不是安西的全部粮食,但这些粮食是用来维稳的,这次调走一半,作为职务与后勤方面接触较多的他很清楚,一旦有什么危机情况就会很紧迫了。
几乎是搬空疏勒的粮仓之后,郑据看着自己所率领的这一支运粮队一辆辆的粮车不禁有些心疼,要是这一次都护的计谋不能奏效,那可是亏大了。
运粮队开拔,所幸的是这个季节的赤河水位已经下降,并不需要费太多事情就可以用船只和木板搭起一个浮桥将运粮队运过去,倒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而当初郭昕之所以估计大食军从疏勒走到徒多河畔都需要一天多的时间,其中一个原因也是西域一些河流汛季和非汛季的流量差距非常大,甚至时间再过一个月,一些地方的河水就会出现断流。
当安西的运粮队走到徒多河畔的时候已经是夜晚,可以看到的是,河畔火光照耀,一座军营驻扎在河的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