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小孩子的疾病观+婴幼儿腹泻(上)(1 / 2)医学生实习手记上首页

我是一个容易感到乏味和枯燥的人,机械流水线一样的重复重复的工作,做起来总是头几天觉得有趣,后来便越发觉得乏味,譬如在大敷贴室捏这个理脾胃的中药穴位敷贴饼,小孩子们都叫它“黑坨坨”,中医上穴位敷贴算得上是一个特色技术了,中药做成泥巴状再捏成饼,放到治疗疾病的穴位上,药物经过皮毛肌腠渗透进入身体,具体效果怎么样,不好说,但是中医最大的特色就是慢。(不是诋毁中医,中医却有奇效,就是疗程比较长,看中医得耐得住性子,很多西医治不来的疾病,中医有它独特的方法)

我在大敷贴室跟泰国留学生一起搓这个敷贴饼,像是过年家家户户炸年货,时不时跑进来一个小朋友问我们在干什么,以为这个饼能吃……

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他们能看见的东西都是玩具。

经常早查房的时候,听诊器啦、压舌板啦、口袋里的医用棉签啦、医用胶带啦、记事本啦都被他们顺走,拿去当玩具玩了,对于小孩子来说,住院不像是住院,像是春游,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没有办法把生病和病因之间建立逻辑关系,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我们都知道着凉了是会感冒发烧的,着凉和感冒之间存在因果的逻辑关系,但是小朋友是没有这个逻辑观念的,他们认为生病就是惩罚。

问他下次还贪凉偷吃冰棒吗?

嗯,还吃。

不怕再感冒吗?

小朋友:???

吃冰棒会感冒吗?

这个就是小孩子对疾病的认识,他们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会生病,所以才会将你的叮嘱置若罔闻,因为在他看来,你说的道理,前后之间没有联系。

还有,在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是无法理解死亡的,不明白什么是死亡,以为死亡就是离开,然后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

所以很多小朋友,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很害怕亲人离开自己的身边,尤其是每天都围绕在她身边的人,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的认知观是,看见的东西就是存在的,看不见的就是不存在的,爸爸妈妈不在眼前,看不见了,就意味着爸爸妈妈不存在了,这个就是儿童的分离焦虑,3岁左右,我们的孩子刚刚要离开我们,去幼儿园适应校园的集体生活,最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小孩子最容易得的疾病就属呼吸系统疾病最多,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咳嗽)、肺炎、哮喘,其次比较常见的就是消化系统疾病,例如:腹泻、手足口病(消化道、呼吸道都涉及)。

前一段时间,医院附近的一家幼儿园有一个班大概有七八个的小朋友都腹泻了,如果发生集体腹泻,我们就要怀疑是不是食物中毒(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上吐下泻),但班里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拉肚子了,孩子们被老师们送到儿科急诊,然后又转科去了传染科,因为有很多消化道疾病的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尤其是小孩子,又不爱洗手,手到处乱摸,摸完之后,手还能塞到嘴里,然后细菌病毒不就进入消化道了么。

有一种疾病的传播方式叫做粪口传播,平时我们说飞沫传播、血液传播比较常见,粪口传播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就是你想的那个样子,病原体从病人的大粪里面出来,不知怎的……经过各种中间活动吧,就到了健康人的嘴里,然后经过嘴到了消化道,最后,哦吼,生病了。

粪口传播的疾病,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研制出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糖丸爷爷——顾方舟,2019年1月2日走了,小时候打疫苗的时候,护士姐姐给我们吃的糖丸可能是我们中国小孩的独家记忆了,脊髓灰质炎是一个非常凶险的疾病,顾方舟老教授是我崇拜的第二大伟人,一生一事一糖丸,中国大地,因为他,再无脊髓灰质炎。

伟人就是伟人。

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型,柯萨奇病毒有很多型,A型是导致手足口病的类型,还有的其他类型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

然后,就要讲到轮状病毒,导致婴幼儿秋季腹泻,也是粪口传播。

之前给大家普及过一些从小便颜色上推测身体健康的知识内容,今天给大家稍稍讲一些关于大便的,补充一点,小孩子如果吃了红心的火龙果,短暂时间之内小便发红是正常现象,不要惊慌。

从我的经验上来说,我见到的比较多的异常大便无非下面几种:

黄绿色水样的大便,也就是拉稀拉得次数多了,是真的很稀;还有一种,名称可能我说完之后大家以后喝鸡蛋汤都有点恶心,“蛋花汤样”大便,模样就跟你喝的鸡蛋汤差不多,有稠的有稀的,稠的是屎,稀的是粪水。

插播一条,小儿肠套叠,肠套叠是什么就是你字面上理解的意思,小孩子肠道套叠在一起了,这个时候,小朋友的大便会出现一个比较典型的症状——果酱样便,有点像颜色深一点的草莓果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