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1982年2月
虽然春节已过,但天气仍然寒冷。最近结识了一位在校大学生,他曾是内蒙兵团的知青,年龄已不小,几次聊天觉得挺投机。他说起去年那场中国队对科威特的球赛,至今激动不已。当时他和同学们去工人体育场连看球带助威,扯着嗓子拼命喊:“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加油!”比赛结束后,很多同学的嗓子都喊哑了。中国队踢赢了,全场沸腾了,欢呼声响彻夜空,他们兴奋地在体育馆周边游吅行,基本一夜没睡。描述完之后,他很有信心地说:“中国足球夺取最后的胜利指日可待!”
说起学校和他的同学,他的话匣子打开后便滔滔不绝。听得出来,这是一群关心国事,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因为专业关系,他们经常进行时事和政治方面的讨论,那些年的逆境使他和同龄的同学学会了在失败中思考,在绝望中奋起,对任何事情都多问个为什么,绝不盲从,凡事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我觉得振兴中华的重任也许就寄托在这样一个群体中了。
1982年3月
春天来临了,但是这却是一个令人彻骨之寒、暗然失色的春天。亲爱的姐姐生病多年,精神上备受煎熬,终于永远离开了我们。这是我们全家的悲剧,也是一场时代的悲剧。短短几天,父母一下苍老了,姥姥捂着胸口说不出话,全家人都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这是一条通往人生归宿的道路,然而对于活着的人而言,却无比凄凉和悲伤。姐姐短暂的岁月,尝够了人间的痛苦和世态的炎凉。可是回想起来,我心里充满了内疚。对于姐姐内心的痛楚,我完全没有理解,没能很好的照料和体谅她,反而还指责她太软弱、不够坚强等等,可是这一切都晚了,无法挽回了。去的永远的去了,活着的人空悲切。这些天来,我和家人都深深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不时在伴随着我,那时而低沉、时而激昂的旋律使我从中得到力量和启发。我突然感觉到,生与死不过一步之差。要让自己不留悔恨,就应尽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乘活着的时候多做些有益的事情,不论对自己、对家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如此。望着路边盛开的迎春花,由衷希望美丽善良的姐姐告别痛苦、一路走好!
1982年6月
老天对气象局的人们格外”关照”,几乎每次出去活动时都不给好脸。这一次去密云水库照不例外。出发时还是小雨点,路上却越下越大。到了密云水库,水库人戏谑地说:“谢谢你们啊!大旱已久,你们气象局的人带来了今天的雨”。真没辙,打着气象局的旗子,却在雨天中受难,这也许是老天对我们的一种奖励吧。
抱怨也没用,既来之则安之吧,雨天自有雨天的妙境。你看,伫立在大坝边,看濛濛细雨中,一望无际的涟涟清水与水中的一个个小山丘构成一副朦胧而又逼真的山水画,它时隐时现好似仙境一般,像极了中国画中的山水水墨画,这样一幅佳作在大太阳下可是见不着的。可见不同的天气造就了大自然的不同景观,雨中的山水尤其独具一格。
踏上小游艇,汽笛一声响,开始周游水库了。细雨仍在下着,凉风阵阵扑来,游艇嘟嘟地驶向远方。我打着伞,独自站在甲板前,看那白茫茫一片水连天,群山一个接一个。雨点打在水面,溅起一个个小“蜂窝”;船尾掀起层层浪花,好似为船边镶上雪白的花边。环绕四周,这灰朦朦的天、白茫茫的水和笼罩在轻纱般的群山形成一个半圆向眼前压来,我突然觉得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好似脚踏万倾波涛行驶在太平洋,或是正在欣赏神秘的百慕三洲。我观望着眼前的一切,这神奇的自然景观和绵绵的细雨冲刷了心底的痛楚…….
雨停了,我们也踏上了归途。回到局里,没有去的同事笑嘻嘻地问:“怎么样,够凉快吧?”我说:“是呵,别有一番味道”。
1982年7月
当初王叔叔离开单位时对我说:“趁年青一定要多学些知识”。学什么好呢?眼下电视里正在播出情景英语教学节目《Follow me》,一到播出时间,到处都传出这个节目的声音,全国上下都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可是我上班的时间是二十四小时轮班,时间的不确定性使我很难坚持收听此节目。恰好社会上开始兴办夜校和英语培训班,于是我参加了西城区的一个外语培训班,学费不高,每期只收6块钱。培训班坐满了不同行业和不同年龄的年青人,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班学生担任老师。上了培训班才知道,北京夜晚的街头人来人往,大批年青人利用晚上的时间参加各种夜校和培训班。在这个班里,我结识了年龄相仿的涛,下课后,我俩汇入月色下的自行车人流,一点不觉得孤单和害怕。
除了学习英语,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王叔叔托人介绍,我认识了中科院心理所的魏叔叔。魏叔叔又带我去找北京大学心理系的郭老师。走进北大附近的一个院落,院里的邻居听说我们要找郭老师,热情地为我们引路,边走边说:“多亏院里有郭老师一家,街坊邻居闹矛盾、院里有了什么问题我们都去向他俩请教,可是帮我们大忙了”。郭老师和她的丈夫都是北大的教师,两人文雅而和善。在她家里大家畅谈着,精神上获得极大解放的知识分子,一扫过去的阴郁,显得那样自信达观,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郭老师向我推荐了几本心理学的书,对我说:“既然有兴趣,有空就多读一些,读多了自然会有收获”。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话确实如此,从她家出来,我觉得步履轻松、心情愉快,大有收获。
1982年8月
今年国家出台了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规定,说是要打破干部终身制,并对干部的任职年龄做了明确的划分。这一规定在老干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很多人感到不理解,让“四吅人吅帮”耽误了10年,能干时却又不让干了。多年来不都是提倡“小车不倒只管推,一直推到共吅产主义”吗?可是干部老龄化也是事实,有副题为《5个理事8颗牙》的漫画,画中4个老头1个老太太,每人都在咧嘴笑,苍老的面孔和有数可数的牙令人捧腹大笑,现实的确如此。父亲已年近70岁,按照中央的规定,父亲近期离开了领导岗位,只是担任顾问,也不用每天准时去上班了。显然,忙碌了几十年的父亲有些适应不了这一变化,精神状态大不如以前。妈妈和姥姥嘱咐我们在家别惹父亲生气。
一天,分别几年的老同学红鸣来到北京了,我俩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尽情地畅谈着各自的经历和体会。她从乌市的英语班毕业后,来到华北油田做了一名英语教师。不幸的是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却在个人问题上摔了一大跤,一个道貌岸然的男人在感情上狠狠骗了她一把,以至于她痛不欲生,差点轻生。听后我觉得愤怒极了,天底下还有如此坏的人,如果这个伪君子在眼前,我一定将他踩个稀巴烂!值得佩服的在严重的打击和艰难的处境中,这位老友擦干眼泪,坚强地站了起来,她在2年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自学,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她又在自学教育学,打定主意准备参加明年的研究生考试。她说最近去了八达岭长城,站在巍峨的长城上她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立志要向更高远、更广阔的人生目标奋击。这位老友有着超乎寻常的钻劲、韧劲和拼劲,相比之下正是我所缺乏的。这种精神令我赞叹不已,我为她加油鼓气。
从目前看今后,真才实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回想这些年来,流逝的时光并没有为我们带来丰富的知识和充实的头脑,这令许多年青人追悔莫及,也愈加痛恨“文吅革”那十年对我们造成的危害。但是仅仅追悔和痛恨已无济于事,还是给自己立下目标奋起直追吧。
1982年10月
渴望学习的浪潮势不可挡。面对广大年青人的迫切要求,去年国家公布了一项重大措施,下发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即通过自学参加统一考试,通过后可获得大学文凭。这一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我和单位的年青同事非常高兴。自学考试中设有公共课,大学语文、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无论选什么专业,这几门都是必考课程,于是除了上英语课,我们又投入到这几门的学习中来。
教材买来了,可是仅凭自己看书感觉掌握得知识很有限,特别是政治经济学,不少内容难以理解。朋友涛找来刚从人民大学毕业的邻居燕来辅导我们,燕是位朝吅鲜族的姑娘,年龄虽然比我们小,但成熟稳重,学业优秀。燕隔三差五地到局里为我们辅导,她很热爱自己的专业,对我们说:“学习政治经济学一开始就好比进了一间冰冷的屋子,心里都是透心凉的,可是越学越觉得冰冷的屋子开始有了燃烧的火炉,从里到外都暖和起来了。”几次课下来,确实感觉开了些窍。有一晚上她请我们去家里,辅导结束后燕请我们听音乐。她将我们带入家中一间很小的房间,屋内摆放着一排沙发,桌上放一立体录音机。燕将灯一关,录音机里传来贝多芬的交响乐、莫扎克的小夜曲、朝吅鲜族歌曲,一支支美妙动听的乐曲回荡在小屋、震撼着我的心灵,我深深沉浸在其中。曲终之后燕打开电灯说:“我们全家都热爱音乐,每周末我家都在这个房间举办家庭音乐会,关上灯聆听音乐的感觉会更美。”天哪,太有品味了!从这样的家庭走出的孩子自然与众不同。
我不禁想起当下炙手可热的《傅雷家书》,傅雷用音乐开启了傅聪的天赋和潜能,同时又将很多人生经验和道理贯穿其中,真可谓是家庭教育的楷模。书中傅雷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使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说得实在是太好了!人们感叹着:有如此胸怀和眼光的父母实为难得。这本书几乎成为眼下家庭教育的教科书。
1982年11月
年初结识的那位大学生已毕业走出校门了,接触几次后觉得这真是一个热血青年,但是他的脚步无法就此停下来。他说他对所学的“党史”专业充满了迷惑,很想搞清楚一些道理,所以正在加紧学习德语,准备办理去德国自费留学的手续。他满怀信心地说:“那里是马吅克吅思的故乡,在那儿学习也许离真理更近一些,能够掌握更多更精辟的理论知识,回来后好报效祖国”。
正是深秋时节,绿荫开始稀疏,落叶铺满了路面,万物透出一种凄凉之意。在他远行之际,他约我从白石桥漫步到木樨地,一路上都在抒发他的种种想法和观点:“历史造成了我们这样或那样的不幸,我们可以抱怨,但不能永远抱怨,这是客观给我们这代造成的,主观上,我们还是拿出行动去弥补。想想以后,如果社会需要我们站起来,而我们却由于缺乏知识和能力而站不起来,那该是多么可悲的事!”;“我们都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中国的命运要靠大家来关心。好比一只正在航行的大船,是等船沉了,大家各自逃命,还是不等沉了,大家动手补船?我是打算做一个修船和补船的角色”;“这些年给我的教训是,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问题,挖掘社会生活的实质,对任何事情多问个为什么,绝不盲从,凡事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中华民吅族一定能够走在世界的前面,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为什么现在还这样落后?妨碍她强大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所以出去的目的就是看看人家是怎样走向强大的。开阔视野、充实自己,带回新的知识和新的观念,再作番贡献也许更有用”。
“走,不断的走,再难的困境都不能倒下去。要走、走,不断地走下去”。这是他一路上重复最多的话。我知道,这个让我佩服的年青人永远走出了我的视线,在此只能祝他在不停地走中茁壮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