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想到朱棣奏疏上那些个点子,老朱还是不肯轻易松口。
“老四,若真如你所言,你那什么学校、太学的主意,就完全没有弊端?”
“有!”朱棣掷地有声。
话锋一转,朱棣道出了自己提出的方法的弊端。
“规模大,耗费的钱银数量多。”
朱元璋闻言一滞,随后便是长久的沉默。
朱棣所说的弊端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算不了什么。
随着商税改革完成,国库日益增收,涉及钱银一类的事,在老朱眼里已经没有之前那般抗拒了。
朱棣静静看着老朱,他不担心朱元璋不心动,毕竟以他的性子来说,世家落寞,是他最乐意见到的。
只是此事涉及科举、取士,牵扯甚广,容不得朱元璋马虎。
“你想如何做?跟咱好好说道说道。”
“取消荐举制,推行新学,并行科举制,待新学稳固后,逐步减少科举取士的份额,最后彻底取消科举,以新学为取士之法!”
朱棣将自己的打算全盘托出。
朱元璋有些心动,其实单抛开新学的阻碍来说,这个方法可谓是一劳永逸,比什么荐举科举要好的多。
“老四,你有几成把握能够实行新学?”朱元璋不放心的问着。
“爹,倘若你能坚持到底,新学改革,我有八成把握。”
“其实,我所书新学,并非由我个人努力,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宋朝时的治学理念。”
见朱元璋好奇,朱棣也没瞒着他。
“北宋时,曾发生过三次兴学运动,分别是庆历新学、熙宁新学和崇宁新学。”
“崇宁新学发展时期,更是一度以太学取士代替了科举,与科举并行。”
“只可惜步子迈的太大,苦于财政压力,再加上士大夫多加阻碍,最终不了了之。”
历史上的崇宁新学可谓是一次大变革,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可朝廷为此专门罢免了科举,以太学取士,一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虽然以失败告终,可朱棣却看到了其中的时代先进性。
崇宁新学中一系列措施,一定程度上已经与后世的学校十分接近了。
有前车之鉴,又有后车之师,朱棣有理由对此次改革充满信心。
“宋朝真有你说的这玩意?”
老朱不过粗人一个,什么兴学运动他是听都没听过。
朱棣点了点头,“爹若不信,把大哥唤来一问便知。”
朱元璋没接话茬,想了一下,突然拍桌说:“不对啊老四,这玩意连北宋都没撑得起来,咱能行吗?不会把国库给吃光吧?”
朱元璋的担忧不无道理,宋朝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又极其发达,单论税收来说可谓是远超大明。
可就连宋朝都支撑不起新学改革,明朝又哪来这么多钱搞这玩意。
“老四,你给咱实话实说,你又想搞什么幺蛾子?”
朱棣愣了一下,暗道麻烦,他就知道朱元璋没这么好糊弄。
的确,新学改革最大的困难,便是规模太大!
大明其实在地方府、州、县设有学校,大体沿袭宋元旧制,统称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