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四方之志(1 / 2)龙说:望邺首页

裴靖应了阿合昆的请求,但不是白应,事成之后两国不仅要签署互不侵犯国书,还要全面通商。

盛瑾瑜视南诏如敝屣,巴掌大点儿的地方,能有多少好东西,跟他们有何值得全面通商,莫说一个南诏国,只怕西南各族全部加起来都养不活黔中一个道。

宁宴也看不上南诏,此处山地丛林环绕,地形复杂,瘴气弥漫,又闷又热又潮,大凉人恐怕很难适应。何况打下来也不好管理,四面全是外族,各有各的矛盾,除非围绕南诏的一圈都打下来,直抵海岸,将来或可出海向西,与陆路夹击。

“臣打听过,西边尽是些零星族部,只有一个大国,名马亚,在很西很西边,去过的人说,那里距离大凉有万里之遥。马亚的皇帝一直在扩张,四处征战吞并这些族群部落。”宁宴伸出手指在万州舆图上又点又划,“马亚”这个名字特地用朱笔圈了出来。

“马亚”是裴靖圈的,她早已盯上舆图最西的这个国家。

马亚的土地面积目前虽不足大凉的一半,但观其地势西高东低,山少地多,三面环海,想来农业与贸易都很发达,军费也充足。如此情况下,但凡是个有野心的君主,都不会甘心偏安一隅,扩张是迟早的事。

马亚东部国境线是草原、高原与沙漠,其将马亚与西域分隔开来,倘若要按宁宴所言行事,便需提前抢占这片高原,方能与下方海路形成夹击。

裴靖对比了一下大凉和马亚往这片高原的行军距离,大凉到高原的距离是马亚的两倍,这虽是劣势,但也无甚大碍。她用墨笔圈出高原以东的大片土地,“二十年内,我要这片土地由大凉命名。”

“臣定万死不辞!”宁宴兴奋地连连点头,恨不得现在立刻马上动身,“请给臣六千人,臣三年之内必给陛下打下来!”

“不急。”裴靖看着北方草原,此处尚未归属大凉,西域何敢肖想,此时动兵必定麻烦重重。何况她听闻西域教类众多,诸国皆以教立国,非是大凉这般世俗国家,“信仰是很可怕的东西,远比礼教俗令更能团结人心,需得谨慎筹谋战事,不可以世俗眼光待之,更不可轻举妄动。”

她将视线重新放到南诏,沿南诏一线往东看过去,最后指了下岭南以南诸国,“此处各族与大凉疆域相连,一面有海,并非孤岛,想来也应是物阜民丰。”

去年贡士进京时,岭南道崖州刺史进献一普贡奇珍,名曰“牛乳胶”,据说是树上长出来的,初始为牛乳状,涂在衣裳外面晾干后可防水,又可加工成软弹状,裹在车轮外面便不惧泥泞颠簸。

崖州城外市常有牛乳胶制品售卖,崖州刺史献了一大筐,筐中有几个牛乳胶做的彩色马球,掷地可跃至丈高,十分稀奇。

宁宴喜欢打马球,对此爱不释手,那软球弹来弹去,许多人围攻都碰不着它,甚有乐趣,可惜少府监只给他留了一个,没过多久便丢了,他去找少府监要新的,少府监一直敷衍,好说歹说才又给了一个。

“不怪少府监,此物功效特别,用处繁多,崖州重金购得树苗,可惜一直种不活,得来不易,确实值得珍惜。”裴靖说着将普贡也圈了出来,普贡西边是南诏,东边是掸竂和瞿阮,这三家风土人情大差不差,位置也差不多,想来该有的都有,“一个南诏养不活黔中,一个普贡也养不活岭南。”

“臣听十六弟提起过,岭南一直与此通商,只有一点不明,既然一直通商,牛乳胶这种好东西为何迟迟未传到望京?”盛瑾瑜在岭南道与望京之间虚虚一比,直线距离只有黔中到望京的一半。

“自是因为道路不够通畅。”奚迟去过两次岭南,甚至还去过一次掸竂,他对这两处地方也算有所了解,“黔中连接望京靠的是江水,而岭南连接望京的官道则复杂得多,水陆皆有。且此地开化甚晚,信仰十分原始,乡贤的声望权势远胜于州县官长,开道阻碍极多。”

路不畅则货不行,货不行则民不富。

大凉京内、京西、京南、京北、京黔、双北、三南、四南八大官道虽四通八达,已贯通大凉绝大部分地区,但各道路况大相径庭,有些多是旷野,有些需穿越山地密林,有些尽是水网沼泽,行路难度不同,阻碍不一而足,效果自然也是天差地别。

裴靖若有所思,令安歌明天一早传户部与太府卿觐见。

盛瑾瑜盯着普贡三国看了半天,“既然如此,与其做生意不见其效,不如收入囊中。”

宁宴立马又兴奋起来,“请给臣两千兵马,臣必拿下普贡!”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裴靖白了宁宴一眼,一脸“你还不如我懂事”的表情,“上兵伐谋,贸易便是一条伐谋的门路。”

“伐谋不如伐心,诗周南有云,美教化,移风俗。盐铁论亦有云,王者设庠序,明教化。礼记又云,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盛瑾瑜碎碎念着,在舆图前走来走去,“不妨将我大凉诗书礼乐传入其中,以潜移默化。”

裴靖对这个建议不予采纳,“诗书礼乐在大凉也不过肉食者之玩物,传入他方亦逃不脱被豢养的命运。”